老年女性貧窮問題 誰來關心

新任內政部長林右昌近日談起民進黨敗選原因,是社會貧富差距變大、民眾相對剝奪感加深所造成。雖然有些人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但他卻誠實指出台灣社會的真實現象。
在工作所得和財富分配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根據瑞士信貸集團發布的二○二二年全球財富報告,到二○二六年左右,台灣坐擁百萬美元的人口,將較二○二一年增加八十六%,高過南韓的六十九%以及日本的四十二%。以城市來分,台北超級富豪(個人資產逾三千萬美元)人數達一千五百一十九人,排名全球第十一名。
然而,當證交所統計,二○二○年共有卅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董事酬金超過千萬元時,我們也看到「二○二○台灣金融生活調查」顯示,四十七%的家庭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二○二一年國內全時工作有二百一十二萬餘人低於三萬元,占廿六.八四%。其中,更以女性為多,長久累積下來易形成所謂「女性貧窮化」現象。「女性貧窮化」在年輕時感覺或許不強烈,到老年才會明顯體驗到生命的殘酷。
根據二○二二年性別圖像,台灣的性別平等表現,在全球一百六十三個國家中,位居第六名,亞洲名列第一。主計總處二○二一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示,兩性薪資差距十五.八%,較二○一九年又高出一個百分點,特別是女性受雇占比較高的住宿及餐飲業,更遑論那些隱藏在社會角落、毫無薪資收入的高齡女性。
日前遇到一位約莫六、七十歲的婦女,拖著一台破舊的菜籃車,循著河濱的垃圾桶,沿路撿拾可賣的回收品。在附近幾個拾荒阿嬤中,她是生面孔,因此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問過後,才知她年輕時曾當過幼教老師,丈夫近日過世,頓時失去依靠。子女自顧不睱,也無餘力奉養,只能自力更生。
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婦身影,在公園、在路邊、在街角,在清晨、在黑夜,在烈日下、在風雨裡,幾乎隨時都可以看到她的蹤跡。老年女性由於年輕時勞動市場的性別歧視、常擔任無償家務工作,年老後,往往沒有穩定、足夠的經濟來源,有人只好選擇以拾荒維生。這些原本應該享受清福的長者,穿梭在城市各角落,以辛苦的勞動換取微薄的收入。雖然,我們常常看見,卻視而不見;她們是未被社會關注的一群最弱勢者,卻又有誰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