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 傾聽民意兩岸避戰

世界兩大經濟強國(美、中)由於思想體系不同、政治經濟制度不同,產生經濟利益及政治利益衝突,進而引發經濟及軍事對抗,且透過國際經濟、軍事結盟國或組織參與對抗。
兩隻大象打架引發經濟戰。美國為改善雙邊貿易逆差,提高中國輸美貨品關稅,造成國內物價高漲引起民怨,為對抗通膨及解決國債問題,美國聯準會大幅提高利率,引發國際美元資金流動,美元大幅升值,衝擊各國利率及匯率,各國政府貨幣政策及匯率政策亦隨之因應調整,衝擊全球進出口貿易與經濟成長股市崩跌。加上疫情及俄烏戰爭引發美國、北約與俄國軍事與經濟對抗,中、俄、北韓與美、日、南韓也分別進行軍演備戰,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對全球資源分配與貨品供應鏈衝擊,頓使全球經濟步入衰退蕭條,似乎近期很難起色復甦。
華府智庫CSIS兵推,若中共武力犯台,美軍參戰,人員軍備損失慘重,中台戰後重建經費及對經濟影響更是難以估計,俄烏戰爭可為借鑑,全民憂心忡忡。
檢視兩岸政治及經濟發展史,毛澤東與蔣中正由於內戰恩怨情仇,兩岸處於敵對狀態,局勢緊張。其後蔣經國與鄧小平均認為「富國裕民」,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最重要,兩岸政治情勢緩和。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快速成長,中國大陸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台灣則有蔣經國推動各項建設計畫,使工商業迅速發展,經濟快速成長,成亞洲四小龍之一。兩岸交流從人道立場「開放探親」突破、進而開放台商到大陸投資,貿易額逐年成長,兩岸貿易依存度相當大。
美中霸權之爭引發軍事對抗,美國重築日、韓、台之圍堵政策與島鏈,中國大陸則親近俄羅斯、北韓,紛紛進行整軍演習、備戰。台灣也因統獨爭議陷入漩渦,美國國會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華與大量軍售武器給台灣,台灣親美抗中引發大陸不滿,習近平主張「台獨不惜武力統一」加強軍演、船艦圍台、戰機臨空、飛彈飛越上空、武力威嚇,引發「避戰或備戰」、「戰爭與和平」、「一中原則或一邊一國」、「親美抗中」或「和中避戰」之選擇。
戰爭「國防預算具有無限制通行權」,拿破崙稱「戰爭第一是錢,第二也是錢」,台灣為備戰國防軍費已大幅躍升。戰爭造成人員傷亡是人類史上不幸,真是「戰爭與和平」選擇最佳寫照。
總統最重要使命是富國裕民、國泰民安,執政者營造一個安定平和、康樂富庶的社會責無旁貸,也是人民共同願望。兩岸領導人應懂人民想法,更積極建立溝通管道,和平共存、共善共榮,在「戰爭與和平」選擇和平,「開戰容易、終戰難」,應避戰不要把國家推向戰爭,和平、交流、合作、發展,富國裕民、國泰民安,是兩岸人民所期盼。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