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兒子學校驚傳槍擊!女記者直播中「兒現身報平安」超感人

學者喊反戰為何突兀?作家細數古今歷史

三角戀引殺機!男身中多刀昏迷 情敵謊稱是自殘遭收押

美警執法致死頻傳 改革有長路

田納西州曼菲斯五名警員毆打尼柯爾斯的視頻公開,華府警方全員待命,因應潛在動亂。 記者張筠/攝影
田納西州曼菲斯五名警員毆打尼柯爾斯的視頻公開,華府警方全員待命,因應潛在動亂。 記者張筠/攝影

日昨美國田納西州五名非裔警察,執勤過程打死一名非裔青年,引發美國社會與非裔族群的抗議。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憤怒與痛心;前總統歐巴馬則表示,要修正警察管理街頭方式,還有長路要走。

但很多人仍想知道,為何美國警察執法致死案件頻傳?而且,受暴(致死)對象多為非裔男性?例如,從一九九一年三月非裔的金恩,遭三名洛城警察痛毆,引發一九九二年洛城大暴動;及二○二○年五月,一非裔中年男子在明尼蘇答州遭執勤警察鎖喉致死,導致各地出現「黑人命也是命」的社會運動抗議。顯然,美國警察執法致非裔致死案件,仍重複發生。何以如此?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有五:

第一,可合法擁槍:因為美國民眾可合法擁槍,槍枝氾濫是目前寫照。因為大家都害怕成為槍枝冤魂,所以都希望擁槍(自衛),產生人際信任的惡性循環,反而製造更多冤魂。也因為可以合法擁有槍枝,槍擊或槍枝走火案件經常發生(包括校園槍擊,六歲學生槍擊老師)。甚至因槍枝氾濫,導致執勤警察必須經常保持高度警戒,這又和下個因素有關。

第二,警察生命可能隨時遭受威脅:因為美國槍枝氾濫,警察執勤的自然反應,多必須「假設」民眾擁槍。在此情形下,執勤警察擔心生命隨時會有威脅;因為警察面對的民眾可能會隨時開槍,所以警察執勤必須隨時提高警覺,以免生命遭到傷害。而這背後,又和以下三個因素有關。

第三,種族歧視問題難解:無可諱言,美國種族歧視仍相當嚴重,不論對非裔或亞裔,都經常出現歧視言論與行為。加以非裔居弱勢,形成惡性循環,而存在犯罪率較高現象,加深種族歧視;或(不論任何族裔的)執勤員警對於非裔民眾,自然存在較高的警戒或防備心。

第四,仇恨被製造:種族歧視經常連帶會製造出仇恨,或者,仇恨加上槍枝氾濫,會影響或造成更多生命危害。例如,最近美國發生亞裔老人傷害亞裔,及新冠肺炎期間,亞裔經常成為仇恨犯罪的受害者,都和仇恨有關。因此,仇恨加上槍枝容易取得,很多悲劇就這麼發生。

第五,教育訓練應強調:前述體制問題難解,或至少在短期都可能無解。不過,卻可以透過警察教育訓練,強化警察執法正義。由於美國警察屬地方事務,非聯邦事務;很難說教育訓練會被地方政府重視。應該說,除了要發揮打擊犯罪的功能,也要避免警察權力的濫用。因此,透過不斷教育訓練,或可降低悲劇的風險。

綜合言之,前面四個制度因素,讓警察執法致死案件難以避免,但強化教育訓練,卻可以降低悲劇風險。倒是和美國相較,台灣比較沒有槍枝氾濫問題,但可能因為(政治)選舉創造仇恨,導致相互傷害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警覺之處。

警察 美國 槍枝

延伸閱讀

美前印太司令戴維森訪台 曾評估中國2027年攻台

抱怨愈多愈有反效果?哈利、梅根美國人氣不及凱特!

成龍坦言因為「發音不標準」放棄美國市場 親曝心聲

華郵:美軍將擴大取得進入菲律賓關鍵基地權限

相關新聞

賣埸蛋蛋秀 誰認知作戰

近日「你買到蛋了嗎?」成為小市民問候語。公眾人物、民代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每日啖蛋的愉悅,也有許多望蛋興嘆者,只能分享蛋架上...

劉兆玄:婉謝麥卡錫 訪台此時不宜

去年年底,賴清德副總統在參選民進黨主席的政見發表會中,提出「和平保台」的主張,很明顯地改變了民進黨「抗中保台」的一貫立場...

馬英九能讓你把他當棋子

白宮對大陸的戰略競爭,正從圍堵上升到圍剿,兩岸首當其衝,都陷在兩難之間:民進黨陷在效忠白宮與懷柔北京的兩難間;北京則陷在...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法務部擬修法刪掉父母的懲戒權,看來父母愈來愈難為,對我國低迷不振的出生率,更是雪上加霜。

馬訪抗戰遺址 另類行銷九二共識

馬英九赴陸行程曝光,因時機敏感,有人憂心被「促統」,影響二○二四大選。我則認為其除祭祖掃墓外,還欲訪包括張自忠陵園、南京...

壓倒矽谷銀行 升息真是元凶?

上周五,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的加州「矽谷銀行」突然倒閉,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大家認為這是因為聯準會一連串升息造成的...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