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跛鴨效應下的內閣改組

政府首長的有限任期,是民主制度的重要設計,產生的跛鴨效應,則是人性的自然反應。美國行憲兩百餘年,跛鴨很少出現例外;台灣僅僅歷經四位民選總統,媒體人也觀察到此一效應歷歷在目,現任的蔡英文總統當然也難逃此一魔咒。
面對跛鴨宿命,歷來的掌權者通常有兩種可能的選擇:一是順勢而為,另一則為鞏固權勢用盡心機。以前者而言,任期無多的總統雖然不能再翻雲覆雨,但因無續任壓力,反倒可以利用剩餘任期,推動過去不敢碰觸的政策。例如,歐巴馬在第二任期時,果決恢復與古巴的外交關係,如此不懼保守選民的反彈,恐怕也只因沒有後顧之憂才敢提出。但跛鴨流失的權勢,當然也使得政策推動面臨更多阻力,如歐巴馬提出的槍枝管制法案便慘遭杯葛。但無論如何,敢展現勇氣進行政策改革的跛鴨,應該可以贏得歷史定位。
另類的跛鴨,便是企圖利用仍然掌控的權力,致力鞏固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甚至盤算退職後的個人利益。由於這類作為等同挑戰人性的自然傾向,跛鴨總統須以更大的利益來交換依附者的忠誠,甚至犧牲國家利益與民主價值在所不辭。這是為何,第二任期的總統聲望往往不如第一任期,貪瀆傳聞也更是甚囂塵上。
蔡英文總統任期僅剩不到兩年,跛鴨效應降臨已是現在進行式。值此之際,行政院因九合一敗選提出總辭,由於人事決定政策的走向,讓我們有機會觀察,蔡總統究竟是屬於第一類懷抱政策理想的跛鴨,還是屬於第二類,僅為鞏固個人權勢而不計代價的領導者?
無庸諱言的是,觀察內閣改組的過程,似乎反覆驗證總統的施政重心乃以鞏固權勢為考量。例如,在徵詢陳建仁組閣前,總統竟與請辭待命的蘇貞昌先行密會商定各項內閣人事,連院長最重要的幕僚長—行政院秘書長,也在該會議拍板定案,完全不尊重繼任者的想法。總統如此遷就蘇院長,無不希望他多年經營的政治人脈,不要在未來兩年站在自己對立面。但總統豈不知道,憲法規定內閣人事由新閣揆決定,如此貶抑新院長為光桿司令,讓新院長情何以堪?
此外,民進黨最大派系的新潮流與次大派系的正國會,在新閣中分居要津,顯然也是派系妥協的結果。人事安排既然著重派系分贓,政策方向或敗選檢討便淪為形式。如論文抄襲是民進黨敗選的主因,但陳建仁曾涉及掛名抄襲,鄭文燦甚至因此被取消學位,卻無礙於他們分居內閣第一、二把手。此外,國安威脅、能源短缺、農產行銷、氣候變遷等均是台灣未來兩年所將面臨的重大挑戰,但擺在位置上的,卻很難顯現政府有面對問題的決心。
賴清德代表民進黨參選二○二四總統大位似乎已是定局,但繼任者過早定案,無疑讓跛鴨總統更感威脅。此次內閣總辭與改組過程荒腔走板,或許便因新太陽讓在位者亂了手腳。(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