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已嗅到台海煙硝味
美國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上將預測,中美二○二五年可能發生戰爭,他向所屬部隊長發出備忘錄要求加強備戰。這份兩天前遭媒體披露文件開頭即表明,這是他的個人直覺,也希望是個錯覺;然而,備忘錄內容有關更新緊急連絡人資訊、武器射擊目標選擇合法性、運輸機裝載無人機、限期一個月回報戰備工作,以利在第一島鏈內作戰並贏得勝利的指導,仍然引來國際關注。
事實上,月初國防部長奧斯丁曾表示,共軍近來以極具挑釁軍事行動企圖建立新常態,但未必意味即將攻台。無獨有偶,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也做評論,她認為北京現今仍傾向以和平手段為首選,但同時也著手建構縱使美國和西方國家介入,仍能武力奪台的軍事能力。
近年來,台海危機經常被視為全球最有可能引爆戰爭的熱點。至於何時爆發,從數月到十二年間都有人預判。研判戰爭會否爆發,通常以對方意圖、能力與時機做為指標,儘管各界對中國跨海登陸軍事能力存疑,俄烏戰爭對北京決策更有警示作用;但是,中國軍事能力十年來增長快速,其歷次對外戰爭未必遵循理性。甚至,北京不全然以兵推結果評估是否動武,對於戰損衡量與承受度也有落差。
米尼漢以台美明年選舉無暇他顧,嗅到中美兩年後可能交戰的煙硝味。他甚至不顧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更有可能在關鍵時刻不以軍事介入,卻做出與國防部長不同判斷並據以指導下屬備戰,這又為何?
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茲曾說,將軍們熱中打下一場戰爭。空中機動司令部,主要負責運輸與加油任務。做為該部司令,面對台海周邊八百公里作戰半徑範圍,共軍有卅九個空軍基地,美軍則僅有二個機場,美國空軍萬一必須在台海作戰,這是十分艱鉅挑戰。觀察研究戰爭者常言:「外行看作戰,內行看後勤」,米尼漢必然知道美國未必軍事介入,但他更謹記必須為各種可能任務做周全準備,寧可有備不用,絕不心存僥倖而懈怠職守。
羅馬古諺云:「欲求和平,需先備戰」。居安思危,兩岸未來無論是和平或戰爭,國防軍事既是談判的籌碼,更是安全後盾。我們需要知軍能戰的佐國良將,更期望有扭轉狂瀾、預防戰爭的三軍統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