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堅定戰略競爭 靈活戰術調整

去年年底習近平與拜登峰會之後,兩國試圖建立管控雙方關係的機制,大陸希望雙方確立指導性原則或戰略性框架,美國則是要加強「護欄」的作用,維持各階層溝通管道的暢通。
兩國元首會晤商議原則,接續工作由官僚體系推動,美國亞太助卿康達與白宮國安會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於上月訪問了大陸;布林肯也將於今年初訪問北京;國防部長奧斯丁也表示中共雖然對台軍事威脅成為新常態,但是不會立即入侵台灣。
而大陸新任外長秦剛回大陸後,首先通話的對象是俄羅斯外長,他在雙方關係定位上的表述,非常值得玩味。他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描述雙方關係的基礎,這個表態與之前的「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說法差異甚大。研判一來可以減緩國際對大陸在俄烏戰爭立場的批評,其次是否表示中共願意在俄烏戰爭議題上,更積極地透過外交途徑調和,值得關注。
今年美國是穩中求進,拜登政府的對大陸政策簡言之就是投資、聯盟與競爭,他至今通過了基礎建設法、氣候能源為主的降低通膨法與芯片法等三大法案,期中選舉出乎意料之外並未大敗,站穩了腳步。在國際上建構了綿密的聯盟體系,但是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力逐漸降低。
中國大陸則是整裝以發,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後,積極展開元首外交,對美國盟友進行統戰,強化與開發中國家關係,而外交與國台辦領導提前上任,顯示這些將是今年的重點工作。
我國將在二○二四年初舉行總統大選,隨著選戰在今年逐步升溫,大陸對台政策與美台關係的發展,都將成為影響選戰的重大因素。中共二十大報告對台部分,將外部勢力干涉列在台獨分裂活動之前,作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對象。意指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才是問題的核心。
美國與大陸的競爭是否會意外發生衝突,仍然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最近剛當選的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在選前已經明確表達當選之後將會訪問台灣的意願,如果成行,必定會引起中共強烈的反應,牽動兩岸與美中關係的緊張,現在事件已浮出檯面,但是仍有時間進行預防危機的外交協商。
最近季辛吉為文呼籲俄烏戰爭要記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盡速進行外交協商,避免戰事升高。他說追求和平與秩序需要兩個看似矛盾的要素:建立安全的因素以及需要妥協的行動,兩者缺一不可,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和戰兩手的概念。政府現在宣傳備戰當然是安全的必要措施,但是戰術上的調整與妥協也是不可或缺,至盼領導者要以天下蒼生為念,避免戰爭造成生靈塗炭。(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