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保台用對話止戈

賴清德參選民進黨主席政見發表會提出「和平保台」主張,筆者認為體現其兩岸政策一貫主張,但也有擴充。此外,和平保台相較「抗中保台」更務實,有可操作性。
從一貫性角度觀,持續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既是賴清德,也是民進黨執政團隊主張。和平保台代表民進黨兩岸政策的一貫與穩定。
二○一四年六月,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赴上海訪問,就表達「兩岸應該合作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期待。他更引述習近平就中美關係「不要對抗、不要衝突,要相互尊重、合作雙贏」談話,認為「中國不只和美國該如此,和台灣關係也應該如此。」
二○一七年,賴清德就任行政院長重申,「多年來在兩岸關係上,他的主張就是求同存異,以合作取代對抗,以交流取代圍堵,這樣兩岸才能真正的和平發展。」賴的兩岸關係願景及其主張,具一貫性。
蔡英文二○一六年就職演說提,「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至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她還多次提兩岸關係是在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架構下處理,同時在既有政治基礎上,包括一九九二年後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現況及成果,兩岸都應珍惜與維護。
和平不是放棄中華民國台灣主體性,也不是私相授受。和平既是以「保台」為目標,那麼體現「四個堅持」,即堅持自由民主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意志的和平發展與兩岸交流合作,應是和平保台內涵。
和平與保台是最高目標,維繫手段就應該更多元、權變,一方面與美日等國際盟邦呼應,一方面創造兩岸破冰合作契機。
若中共採取貿易威脅,甚至武力攻台,當然要抗中。但秉持和平未到絕望,絕不放棄和平初衷,能透過合作解決爭端,這也是保台手段。即便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也包括合作、競爭、對抗。因應美中戰略關係變化轉折,台灣不能只有對抗。
期待兩岸在尋求和平與控管風險共同利益基礎上,找到可操作性議題,重建對話、累積善意、重啟互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