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民黨「費芯大戰」短兵相接握手 徐巧芯一度還扑街

中文數字撇節號系統 何時改進?

學過珠算的人都知道撇節號的使用,其目的在於便利大家從一長串的數字中,讓人比較容易整理出合乎我們所使用語言中關於數字大小的描述方式。現代人很少學珠算,但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包含有撇節號的長串數字,尤其是當文書處理與試算表都已電腦化之後,在軟體設計上就直接內建了撇節號的標示方式。

但我國引進電腦已經超過七十年,個人電腦的普及至今也超過三十年,所有這些軟體設計上內建的撇節號標示方式完全不合乎中文使用習慣的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值得數位部來關注處理。

在中文的使用習慣中,我們有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兆(萬億)等的用法,因此如果要加上撇節號來標示 1234567890這個數字,比較合適的標示法應該是12,3456,7890,一看就是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六萬七千八百九十。

但在英文的使用習慣中則有1(one,個)、10(ten,十)、100(hundred,百)、1,000(thousand,千)、10,000(ten thousand,十千,即我們的萬)、100,000(hundred thousand,百千,即我們的十萬)、1,000,000(million,百萬)、10,000,000(ten million,十百萬,即我們的千萬)、100,000,000(hundred million,百百萬,即我們的億)、1,000,000,000(billion,十億)、10,000,000,000(ten billion,百億)、100,000,000,000(hundred billion,千億)、1,000,000,000,000(trillion,兆或萬億)等等。同樣的,1234567890這個數字,在英文裡比較合適的撇節號標示方式則是1,234,567,890,一看就知道是one billion two hundred and thirty four million five hundred and sixty seven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ninety。

雖說古今中外的人類在日常經驗上對於太大的數字難以理解,因此難有定義清楚的單位名詞來稱呼,但僅以前面中英對照的處理就可以看出,中文習慣中是每千進位一個撇節號,英文習慣中則是每百進位一個撇節號。

筆者在過去的職涯上所看到的中文資料經常會有各式各樣數字的呈現,但這些數字的撇節號處理方式都是沿用英文系統的,常常造成閱讀上的困擾。例如在討論國民生產毛額、進出口數字、財稅收入、政府支出等的表格上,單位可能是千元、百萬元、十億元,於是在表格上如果出現12、345、6789等數字時,就得在腦子裡轉一下才能用中文準確地理解真正的數字是什麼,如果能有一個符合中文使用的撇節號系統,就可以少了許多腦筋急轉彎的麻煩。

在數字的理解習慣上,歐美國家似乎傾向於每百進位一個撇節號的做法,而中、日、韓則似乎傾向於每千進位一個撇節號的做法。數位部應該結合使用與中文有相同的數字理解習慣之語言的國家,共同要求軟體設計商要提供合乎我們語言習慣的數字撇節號系統,以兩岸三地及其他華人社會、日、韓總人口數之龐大,相信市場的力量是可以讓軟體設計商屈服的。

英文

延伸閱讀

視訊成員WINIWN展團魂 NCT成員泰容為威神V加油打氣

世足賽/想留英格蘭大將 曼聯教頭讚拉許福特是世界最好球員

MLB/教士終於搶到球星!11年2.8億美元簽下波賈茲

7-11有Dior分店?高奢版便利商店現身,網呼「不敢進、消費不起」

相關新聞

賣埸蛋蛋秀 誰認知作戰

近日「你買到蛋了嗎?」成為小市民問候語。公眾人物、民代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每日啖蛋的愉悅,也有許多望蛋興嘆者,只能分享蛋架上...

劉兆玄:婉謝麥卡錫 訪台此時不宜

去年年底,賴清德副總統在參選民進黨主席的政見發表會中,提出「和平保台」的主張,很明顯地改變了民進黨「抗中保台」的一貫立場...

馬英九能讓你把他當棋子

白宮對大陸的戰略競爭,正從圍堵上升到圍剿,兩岸首當其衝,都陷在兩難之間:民進黨陷在效忠白宮與懷柔北京的兩難間;北京則陷在...

疑美論 主戰場在美國

近一年來,「疑美論」甚囂塵上,引發各種爭議。美國對華政策應否研究、懷疑、並妥為因應,個人認為從歷史中可以找到答案。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法務部擬修法刪掉父母的懲戒權,看來父母愈來愈難為,對我國低迷不振的出生率,更是雪上加霜。

馬訪抗戰遺址 另類行銷九二共識

馬英九赴陸行程曝光,因時機敏感,有人憂心被「促統」,影響二○二四大選。我則認為其除祭祖掃墓外,還欲訪包括張自忠陵園、南京...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