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無故意?就是不檢討

選後又有一候選人被認定論文抄襲,遭到撤銷碩士學位。從林智堅以降,所有在這次選舉被揪出論文抄襲並被撤銷學歷者的說辭皆是:無故意或無意圖。如果他們的說法成立,問題不是出在系所本身,就是當事人無學習意圖。
筆者讀大學時並沒有撰寫論文的課程可修習,但在需交報告的課程上,老師都會一再強調引用的資料要標示出處,不論是全文引用,或文意引用,皆需要清楚標示相關資料來源,否則就是抄襲,剽竊,這是學術著作上的大忌。
就讀碩、博士時,課堂以討論為要,研究生報告為核心,授課老師以糾正與引導學生研究的方向為主,當內文出現有超過學生知識領域時,老師會要求提出說法,無非是要學生重視學術倫理,尊重著作權,激發自我原創。
任教以來,大專院校逐步將撰寫論文的課程列為必修,即使課程名稱不是「論文寫作」,並且是以分組進行,但是教授的內容就是以論文格式為標準,學生的成果到大四下學期需經外部專家審核,並加以口頭報告綜合評分之。
被揭發抄襲者所就讀的研究所及其指導教授當然有相當的責任,因為求學過程中該生所交的報告品質,即可看出學生的程度和內容的真實度,何況在論文撰寫期間不時要找指導教授討論,後者要時常校準前者研究方法的適用性,對其資料來源是否交代清楚更是馬虎不得,所以指導教授是論文口試前的守門人。
假設上述過程指導教授都已盡到責任,但因一時遭到研究生蒙蔽不察,且念及研究生日常政事繁忙,稍有標準放寬情事,則責任就完全歸咎在該生身上了。首先,大學時期的老師會一再叮嚀著作權的重要性,不得抄襲是基本原則。其次,該生應知研究所的訓練不同於大學,所寫的報告須有根據。再者,所有引用的資料都會存查,不會任意丟棄,以備未來可能再進修或參考之用,不是一句忘了標註,就可以卸責了事的。因此,抄襲者無故意及無意圖的說法,無法讓教育界人士接受。
這次論文抄襲者不是自恃有政、學界有力人士可當靠山,就是無心學習(術),只想鑽漏洞弄到一張文憑當裝飾品,選前說要申覆者結果雷大雨小。抄襲被列為民進黨這次大敗的主因之一,全黨都誓言要大破大立檢討原因,但從抄襲者對撤銷學歷的態度,實在嗅不到一絲深切檢討的味道,因為他們表現出僅是一時不察,犯了無心之過罷了,讓外界如何相信他們是一位稱職的政治人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