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民黨研擬兩岸論述 訴求「九二共識就是中華民國」

美缺中國通 盲對陸競爭?

美中示意圖。路透
美中示意圖。路透

美國國務院在本月稍早成立了「中國事務協調處(簡稱中國處)」,取代原先東亞局的「中國科」,以協調內部應對來自中國大陸地緣政治的挑戰與衝擊。然此一政策收效恐怕不如預期,因為此一政策意圖與主要結構的概念方向頗有分歧。

去年九月,美國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伍華德與柯斯塔在所著新書「危急關頭」(Peril)中,引述了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的說法,他曾被迫背著當時總統川普,兩度打電話給中共總參謀長李作成,並告知「美國並沒有對中動武的想法」。他打電話,主要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中國」,「而且中方也不了解我們」,這樣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場戰爭。

其實,美國國務院的「中國科」(全名中國暨蒙古事務科)存在已久,但是長期以來,至少是自一九六○年代,尤其是尼克森出任總統以降,美國大致就維持一個傳統,即在國務院內,甚至是更高階的官員中必定有通曉中國問題的專家,乃或是更早即有施樂伯、費正清與鮑大可等人的存在;而這些通曉中國事務的專家,也的確對歷任美國政府提供重要意見。這些意見,對於美國政府在與中共相關事務上的想法與意圖可以有清晰的認知,不致誤判;這大致也是美國在七○年代與中共開始接觸,乃至與中共協調而使美國脫出越戰泥沼,甚至最終贏得冷戰的主因。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個總統柯林頓,原先在中國問題上並不以為意,及至引發台海危機後才了解中國問題的嚴重性,遂重新把何漢理等中國問題專家納入;其後小布希上台,新保守主義等戰略派人士出線,加上南海撞機事件發生,遂壓倒中國問題專家,中國政策擬改弦更張;唯稍晚九一一事件發生,美方認定恐怖分子均在中國大陸邊界周遭,中共的影響力自然凸顯,中國相關議題再成顯學。

及至歐巴馬上台,希拉蕊出任國務卿延攬坎伯出任亞太助卿。自此始,美國務院內及其上不再有中國問題專家參與。坎伯本人雖號稱亞洲/日本問題專家,但其實他原先研究是亞美尼亞問題,後再專攻日本;這與中國問題還是有點距離。至此戰略派已壓倒中國問題專家,中國問題不再是要特別了解的問題,甚至中國問題已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亞太再平衡」就是這樣情境下的產物。

川普上台後,事情發展至令人可笑的悲哀。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荒腔走板缺乏專業;除了華府整體反中情結外,更是因為川普政府相關人事上的更迭,導致美方不僅在大戰略的格局上沒有中國問題專家,就連一般戰略乃至了解中國問題上,都少有中國通的參與。

拜登上台後此一趨勢看來未變。雖說拜登、蘇利文、布林肯、坎伯等人都曾經過九六年台海危機,但顯然對於中國事務都非專家,再加上國務院中亦不再有中國通,國務院不再有具縱深(在相當程度上是歷史)了解中國概念的人,於是中國問題與一般其他國家事務一樣,被遭到扁平化式的處理;這次成立「中國事務協調處」即是如此。也就是僅考量美國本身的整體需求以做完整的全面對抗中共,而並不了解北京基於中國傳統歷史產生的看法與對事物的解釋;這樣情況下所生成的結構能解決問題嗎?

簡言之,美國本身的變化,使美國忘了是要先了解中共,才能解決相關問題?或是僅單純的對抗中共,就可以解決問題?有時,歷史的演進使人喟歎!

美國 中共

延伸閱讀

不滿岳父與反猶歌手肯爺聚餐 庫許納與川普斷聯繫

民進黨再吞敗 何欣純再喊:政府紓困應學川普、拜登

拜登為了國防支出法案妥協 美軍不再強制接種新冠疫苗

對台軍事融資將到位 拜登簽國防授權法、國會通過撥款

相關新聞

賣埸蛋蛋秀 誰認知作戰

近日「你買到蛋了嗎?」成為小市民問候語。公眾人物、民代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每日啖蛋的愉悅,也有許多望蛋興嘆者,只能分享蛋架上...

劉兆玄:婉謝麥卡錫 訪台此時不宜

去年年底,賴清德副總統在參選民進黨主席的政見發表會中,提出「和平保台」的主張,很明顯地改變了民進黨「抗中保台」的一貫立場...

馬英九能讓你把他當棋子

白宮對大陸的戰略競爭,正從圍堵上升到圍剿,兩岸首當其衝,都陷在兩難之間:民進黨陷在效忠白宮與懷柔北京的兩難間;北京則陷在...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法務部擬修法刪掉父母的懲戒權,看來父母愈來愈難為,對我國低迷不振的出生率,更是雪上加霜。

馬訪抗戰遺址 另類行銷九二共識

馬英九赴陸行程曝光,因時機敏感,有人憂心被「促統」,影響二○二四大選。我則認為其除祭祖掃墓外,還欲訪包括張自忠陵園、南京...

壓倒矽谷銀行 升息真是元凶?

上周五,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的加州「矽谷銀行」突然倒閉,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大家認為這是因為聯準會一連串升息造成的...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