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 忘了電力成本

台電到十月底累積虧損一七二三億元,超過實收資本額三千三百億元的二分之一,依法應宣告破產,不得不於上周五召開臨時股東會,修訂公司章程,將資本額由四千億增加為六千億。何以致此?依台電統計,截至今年十月,燃料成本五○○七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六三五億元,表示今年燃料支出較去年增加一倍。明年情勢會好轉嗎?依台電預計明年虧損將擴大到二七八五億元,還要再辦一次增資嗎?
今年國際燃料價格大漲有很大原因是俄烏戰爭所造成,戰爭對液化天然氣價格衝擊尤其嚴重。戰前歐洲天然氣大半由俄國經由管線進口,但一方面俄國減少天然氣輸出,將天然氣作為削弱歐盟的武器。另一方面北溪海底天然氣管線遭到破壞,嚴重影響由俄輸歐的天然氣數量。歐洲只好在國際市場搶購液化天然氣,上演了歐亞爭奪國際液化天然氣大戲。
雖然今年煤價也大漲,但全球煤礦分布很廣,市場較易回歸供需平衡。液化天然氣不然,一方面天然氣產地集中,另一方面建設液化天然氣進出口設施都曠日廢時,依估計,到二○二七年液化天然氣供需都無法達成供需平衡。蔡政府為了減碳,大力推動「增氣降煤」政策,完全忽略了氣價遠較煤價昂貴並極不穩定的現實。
經濟部二○一九年三月向立法院提出的「因應公投結果能源政策評估檢討報告」指出:在國際燃料價格不變的假設下,若年均用電成長率一點八六%,二○二五年電價與二○一七年相較,每度漲幅為零點八四元。同一份報告也指出,二○二五年預估總用電量為三○二九億度,表示發電成本將上漲二五四四億元。
如國際燃料價格不變,電價為何會暴漲?這就要歸功於蔡政府另一「廢核展綠」政策。以每度發電成本為核電四倍的綠電取代四百億度核電,加上分年攤提報廢核四近三千億元的建廠成本,就會造成每年發電成本增加二千五百億元。若再加上國際燃料成本上漲增加的二千六百億元,三年後每年電價漲幅豈不是要超過五千億元?
蔡總統主政八年,為何會造成如此可怕後果?原因也很簡單,蔡政府上任時能源政策重點就只有廢核與減碳兩個考量,電價原來就不在能源政策考慮範圍。蔡政府「台灣能源綱領」目標為: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與社會公平。四大目標中獨不見其他國家必有的「廉價電力」或「可負擔的電價」等針對發電成本的考量。
忘了發電成本考量下推動的「廢核展綠」及「增氣降煤」兩大政策,導致電價暴增五千億元,怪得了誰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