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午後各地短暫雨 吳德榮:周四第二波春雨 伴雷雨快速通過

國民黨研擬兩岸論述 訴求「九二共識就是中華民國」

清德已過萬重山?

民進黨主席補選12日起登記,黨內各派系已有共識,不會派出人選與副總統賴清德競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主席補選12日起登記,黨內各派系已有共識,不會派出人選與副總統賴清德競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地方選舉後,賴清德副總統二○二四的主要對手紛紛落馬,蔡英文總統也正式「跛腳」,無力扶植屬意的接班人選。賴清德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他會不會是台灣未來的澤倫斯基,乃至於莫那魯道?應該要有讓人民安心的論述。

賴清德在民進黨內,算是就事論事。他在台南市長任內爭取兩岸直航;行政院長時承認「以空汙為標準,核電是最好能源」;甚至曾經提出「親中愛台」主張,顛覆外界對民進黨的看法。蔡總統的「台獨」是嘴巴上的,所以她大膽抗中嗆中,因為並不打算真的越過紅線;而賴清德是真想要推動台獨,反而小心翼翼的與北京互動,不會刻意觸怒北京。

但若賴清德這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得到台灣領導人的權力,他是否會真的落實台獨,讓台灣變成現在的烏克蘭,就值得深思。「台獨」與「務實」是矛盾的;「台灣早已在事實上獨立」,那麼賴清德所說的台獨,就自然是「法理台獨」,是要讓台灣在法理上與對岸互不隸屬,是要讓台灣自外於「中國」(包括中華民國?),這必然讓北京當局下不了台階。

賴清德準主席以及未來的準總統候選人,至少有兩個議題需要表態。

首先,對岸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暫停台灣的水產、飲料進口,筆者相信「註冊訊息不完整」是真的,但若兩岸關係良好,這都可以溝通解決,不需要走到「禁止進口」這一步,至少會保留預警的時間。

也有台商分析,大陸禁止進口,是因為註冊資料填寫「台灣」,而非「中國台灣」。近日新聞報導,蔡總統其實是允許國營事業去對岸申請專利而接受「中國台灣」,那麼民間廠商更沒有不行的道理。但根據大陸的註冊新制,需由衛福部食藥署統一負責註冊,也就是很可能食藥署不願標明「中國台灣」,才導致水產品遭禁。倘若此原因屬實,賴清德主席應該要清楚表態,政府對於「中國台灣」應持何種立場。

民進黨的「非核家園」也到了不能不調整的地步。如今全世界都在重新擁抱核能,雖然其他國家,例如美國也尚未找到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所,但不妨礙他們使用核電;那為什麼民進黨把核能視為毒蛇猛獸;是拜登錯了,還是民進黨不對?

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已經變成自相矛盾、孤立無援;對核電的種種否定,都像是對美國、日本、歐盟的一巴掌;這也是未來的賴清德主席,必須要「務實」處理的。

民進黨為了國營事業的商業利益可以接受「中國台灣」,那麼為了台灣的和平,當然也應該做出妥協,例如接受「九二共識」。回想馬政府時代,為兩岸交流留下許多基礎;新冠肺炎爆發,台灣的醫療專家能夠在第一時間到武漢瞭解疫情,是因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兩岸能夠互相遣返罪犯,是因為《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包括食品的互相進口,也早有《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留下了溝通機制。

兩岸協議的基礎是「九二共識」,蔡總統光是口頭抗中,就讓交流互信機制瀕臨瓦解,何況是真正想要推動台獨的賴清德?台灣需要的下一位總統,是更務實,而不是更躁進;是更和平,而不是更挑釁。澤倫斯基讓人尊敬,莫那魯道讓人追思,但是愛好和平不要戰爭的中華民國人民,不會希望這樣的人擔任總統,望賴清德三思。

賴清德 台獨 民進黨

延伸閱讀

民進黨主席補選 賴清德今派人領表擇日登記

國際人權日 賴清德:曾經威權統治 更了解自由人權得來不易

賴清德選黨主席 陳其邁:這是歹缺會做得很辛苦

曬同框照表態立場 翁章梁:全力支持賴清德擔任民進黨主席

相關新聞

賣埸蛋蛋秀 誰認知作戰

近日「你買到蛋了嗎?」成為小市民問候語。公眾人物、民代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每日啖蛋的愉悅,也有許多望蛋興嘆者,只能分享蛋架上...

劉兆玄:婉謝麥卡錫 訪台此時不宜

去年年底,賴清德副總統在參選民進黨主席的政見發表會中,提出「和平保台」的主張,很明顯地改變了民進黨「抗中保台」的一貫立場...

從郭董之怒 看蔡政府種種謬論

「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這是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之歎,郭董藉古諷今,心有戚戚焉。

馬英九能讓你把他當棋子

白宮對大陸的戰略競爭,正從圍堵上升到圍剿,兩岸首當其衝,都陷在兩難之間:民進黨陷在效忠白宮與懷柔北京的兩難間;北京則陷在...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法務部擬修法刪掉父母的懲戒權,看來父母愈來愈難為,對我國低迷不振的出生率,更是雪上加霜。

馬訪抗戰遺址 另類行銷九二共識

馬英九赴陸行程曝光,因時機敏感,有人憂心被「促統」,影響二○二四大選。我則認為其除祭祖掃墓外,還欲訪包括張自忠陵園、南京...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