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藍 我IC產業技術傲視全球

台積電投資美國亞利桑那州十二吋晶圓廠,六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台美官員同台,與主要客戶執行長一同見證此歷史性投資,引起全球關注。白宮官員稱,這是「台積電將最先進晶片帶回美國」的重大里程碑。這也是我國IC產業技術發展青出於藍的展現。
大約半世紀前,美國RCA公司將七點五微米的CMOS技術移轉給工研院,促成我國發展IC產業,成就現今領先全球的技術與完整產業鏈。今日台積電則以奈米級技術回頭投資美國設廠。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底,政府委託工研院專案派出第一批十幾位工程師,遠渡重洋至RCA公司,接受為期一年的技術移轉訓練。我們的任務是,將所學know-how帶回國內生根,建立我國的IC產業。
同年冬天,我們在RCA用電子表製程技術完成編號CIC0001的IC設計、製造、封裝與測試等工作,藉此把各分組所學片段整合。CIC0001是國內客戶委託設計的,它不但是我國第一顆具商業價值的IC,也是第一顆ASIC,意義非凡。我們確實達成讓IC產業在國內落地生根與開花結果的任務。CIC0001就是那顆種子,它的編號代表Chinese IC No.1。
經過將近半世紀的歲月,在許多人努力參與下,造就了今天的成果。過程中從工研院實驗工廠驗證企業營運之可行,才衍生了聯電及後續的華邦電。工研院後續研發VLSI及次微米技術,先後再衍生台積電、世界先進及台灣光罩。加上後續企業與留美學人回國投入,形成產業聚落。
更由於台積電創造嶄新的營運模式,使IC設計工程師得以創業,造就了國內如聯發科、聯詠、瑞昱與奇景光電,以及美國的輝達、高通、超微等世界級IC設計公司,甚至有些IC的使用者如蘋果公司,都能自己設計。
當年在美國IC產業是由系統公司主導的IDM商業模式,在我國演化成水平分工模式,形成新的半導體產業鏈,造就如張忠謀董事長所稱:「很多人嫉妒台灣有那麼好的晶片生產。」截至二○一九年底,我們有超過二百家IC設計公司,十幾家晶圓廠,三十多家封裝測試廠。另有幾十家相關供應廠家,成為「護國神山群」,世界稱雄。
過了將近半世紀,我的腦海中仍浮現那年出發前夕,經濟部孫運璿部長接見我們的場景。他聲聲叮嚀,說明此次受訓關係我國產業轉型,期勉大家努力學習,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可惜當時卻連張照片都沒留下,當然也沒有媒體報導。比照今日台積電移機典禮,冠蓋雲集,世界注目。兩者情況雖不可同日而語,卻都記錄我國發展IC重要里程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