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出來選總統吧

四年過去了,台灣又面對一次關鍵的抉擇時刻;國民黨再次大勝,二○二四的人選再次混沌。國民黨是會重蹈二○二○的前車之鑑,還是撥亂反正,延續並精進馬英九的經濟繁榮、吏治清廉、兩岸和平發展路線?
總統大選,兩岸永遠是,也應該是重中之重。這次民進黨大敗,一方面是民進黨信任度的破產,一方面是與地方選舉連不上「抗中保台」;但我們也不能忽略「鐘擺效應」,以及台灣民意逐漸形成,中央與地方分軌的平衡機制。
原本地方選舉是總統大選的試金石,例如一九九七年民進黨大勝,二○二○年順利執政;二○一○年國民黨勝選,二○一二年馬英九連任;但是二○一六年後,民進黨中央執政濫權,人民在地方選舉教訓民進黨,然後又因為「抗中保台」而讓民進黨在中央延續執政,這也是一種「權力平衡」的心理。
因此,二○二四要完成政黨輪替,國民黨候選人必須要提出清晰、明確、可受信任的兩岸路線,與民進黨直球對決。目前國民黨的臉譜,其實是一個「不濫權的民進黨」,在兩岸路線完全模糊,而以內政、清廉、權力的自我節制來與民進黨比較。是否可用同樣的路線,贏得總統大選?似乎也沒有不行。
但假設國民黨要放棄九二共識,不提「一中各表」或「良制一國」,而讓總統大選成為「兩個民進黨」的競爭,這就未免太讓人遺憾了。兩岸並非平靜無波,台灣的和平實已岌岌可危,國民黨不思挽狂瀾於既倒,而要貼近民進黨的「抗中害台」,這是看不起台灣人民的智慧,還是看不起自己的論述能力?
二○一六、二○二○年,國民黨都是以剛當選,承諾「做滿任期」的直轄市長,請假參選總統,結果不盡理想。但沒有資源的在野黨,很難不派最強戰將參選直轄市長,而在勝選之後聲望最高,順勢參選總統,實屬無奈。這次侯友宜、盧秀燕在競選過程中,都沒有「做好做滿」的承諾,筆者認為他們有義務成為一個選項;不是說非要參選總統不可,而是當台灣民意需要的時候,沒有拒絕的權力。
但筆者心中的最佳人選,還是非郭台銘董事長莫屬。台灣不是在承平時期,需要一位熱愛中華民國,懂兩岸、懂產業、懂科技、懂經營、懂領導,也有公益之心的國家領導人,來打破兩岸困境,台灣在地緣政治下的困境—例如台積電等的困境。
四年前筆者曾寫下,《韓國瑜鎮高雄,郭台銘選總統》,近日重讀舊文,郭台銘三個無可替代的優勢「白手起家又熱心公益,經濟專業無人可及;個人成就皆已完成,民眾願相信沒有私心;在美國、大陸都有事業,本身就是「美陸等距」的最好示範者」,放到今天,似乎更有說服力。
郭董以一己之力,為台灣帶入BNT疫苗,這不只是有善心,有財力,更要有「被信任的能力」,大陸、台灣社會、美國政府,都不得不認許郭台銘是個「咖」,這樣的人若能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實為人民之幸國家之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