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梯言/罔兩永遠難成主體

蔡英文在最後階段,幾乎每到一處都講「我在前年總統選舉時,在這裡得到百分之多少的選票,只要投出來,我們一定能夠選贏」。結果,縣市長得票總數創歷年新低,且只有蔡英文二○二○年得票的六成左右(未計嘉義市)。
這麼大的折扣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當推「反中牌」失靈,而反中牌失靈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總統拜登的態度轉變。這些轉變從G廿高峰會時就已經開始,新聞報導中看到:拜登到習近平下榻的酒店舉行峰會、拜登在會後表示「不認為中國會在短期間內犯台」、中美貿易會談在隨後的APEC期間恢復、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明年春天訪問北京。
國際反中風向很快跟著轉彎,單單昨天的聯合報就看到:北約官員說「北約非為中國設立」、加拿大印太戰略避談台灣,而日本、澳洲、印度更早就已經軟化對中國的態度。
但是,民進黨政府仍然在選舉最後階段大打反中牌,原因當然可能是迷信老招有效或沒有其他招式可使,而「芒果乾」在美中關係走向緩解時刻賣不動,無疑是未能力挽狂瀾的主因。簡單說,民進黨這幾年緊跟美國,卻在此時非但沒跟上而且適應不良,乃致遭此大挫。
《莊子》的寓言:罔兩(影子周邊似有若無的微影)向影子抱怨:「你一下子坐、一下子站,然後又坐下、起立,怎麼這麼沒有定性!」影子說:「沒辦法,我必須等待形體有動作才跟著動作,而形體又是在等待主體指示,我怎麼能知道我該怎麼動作呢?」
美國總統拜登決定下一步動作,他好比是寓言中所稱的「主體」;國務卿和談判代表必須等待拜登的指示而動作,好比「形體」;而美國的盟友搞不清楚拜登腦袋裡在想什麼的則是「影子」,但他們至少還能「如影隨形」。民進黨卻連罔兩都不如,罔兩至少還會抱怨。
民進黨的問題在於它打從頭就只會反對,沒有中心思想—最初靠反國民黨起家,國民黨沒得反了就反中國,但反中必須靠美國,美國一旦轉向於是進退失據。這樣的政黨一直以來卻高喊「建立台灣主體性」,最終會被人民看破手腳—罔兩永遠不會成為主體,何況不如罔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