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辯論無波瀾 仍有高下

台北市長選舉電視辯論,三位候選人二小時交鋒,雖然沒有大波瀾,但心細選民仍可分出高下。
申論是作文比賽,比的是候選人背後文膽的文采,及候選人背誦能力。蔣萬安在八分鐘中,攻擊對手、陳述政見、形象包裝輪流出現,讓內容主題不乾,而且只打陳不打黃都是對的,但訴求「四項發展、五項中心」卻是貪多敗筆,一共九樣議題誰會記得?此外提矽谷經驗,矽谷經驗是什麼?開場提一次也就罷了,後續還不斷提出,也引來對手質疑,就有點不智了。
陳時中申論以攻擊展開,因民調尚屬落後,所以這也是對的戰術,但提信維大樓老舊問題,卻是燒水給黃珊珊洗澡,信維都更可是黃的強項,此外以「流麻溝十五號」電影來鞏固深綠的基本盤,也是老套路。
黃珊珊以免治馬桶、深蹲搭公車攻擊對手,而且主攻陳,在戰略上是正確的,民調必須拉下陳保持第二,方有勝選機會,雖然整體內容無特別新意,但提出「即戰力」卻是好主意,也讓對手跟風討論,「即戰力」是廣告學的「獨特銷售主張」,是對手無法跟進的特點。
交叉詰問,陳時中攻大巨蛋,等於做球給黃,黃珊珊漂亮回答,大巨蛋是「國民黨弊案、民進黨卡關、柯文哲善後」;但黃珊珊隨後提問的「少子化」卻是失誤,少子化是全球性問題,誰來當市長也解決不了,而且對手的大撒幣回答,選民也無法分辨高下。
第二輪交叉詰問,黃珊珊提城市限電,謂重大建設及捷運更新,台電都無法承諾來電,這題很棒;對絕大多數的市民而言是「新資訊」,不但市民沒聽過,相信蔣、陳兩位也沒有聽過,以致回答都落在節電常識性、直覺性反應,沒有新意。
結辯,陳與蔣都感性但空洞,找不出記憶點;但黃珊珊的「藍綠惡鬥」卻明確而有衝擊力,尤其目前選戰正殷,看看竹、桃、宜往死裡打的負面選舉,更是令人感慨。
這次電視辯論,三位候選人都努力以赴,但仍可從市政嫻熟度分出高下;不過辯論結果是否反應在選票上仍未可知,選舉辯論效果常是「強化」而非「改變」,很難起義改支持他人;為什麼?因為當有屬意人選時,臨時改變內心可會「認知衝突」。
所以選舉電視辯論要辦就要早,但選前才辦,電視辯論只能淪為「牛肉場」,看熱鬧而已,恐無助於決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