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海峽論壇 綠反失兩岸話語權

第十四屆海峽論壇主題仍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這顯示大陸對台政策的戰略定力與自信。大陸對台政策基調主軸是反獨促統、融合漸統及融合和統,兩岸融合途徑成為和平發展到統一之主旋律。
自民進黨執政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第一軌道國台辦及陸委會首長熱線及會晤、第二軌道海協會與海基會對話協商都暫停。兩岸交流與對話,剩下民眾黨主政台北市及上海市合辦「滬台雙城論壇」,成為兩岸目前最高級別對話;以及民間性、草根性、經濟性、文化性「海峽論壇」,延續一絲溝通兩岸分歧、交流及合作功能,在敵對僵持態勢下發揮一線和平曙光作用。
反制論壇有「雙面刃效應」,「寒蟬效應」及「孤島效應」具存。在兩岸當局暫停對話協商之際,大陸當局繞過民進黨當局,直接與台灣政黨及民間團體、民眾對話,不僅邊緣化民進黨當局兩岸事務參與權;同時對「綠色中央執政」,形成一種「地方包圍中央」的「孤島效應」,大陸運用台灣社會多元化、民主化從而包圍孤立民進黨的兩岸事務參與。「綠中央」為制止台灣政黨、團體參與論壇,更是祭出「三禁止、一不得」措施,此或將產生「寒蟬效應」,阻礙若干台灣社會力參與,制約兩岸關係發展。
其次,民進黨當局既採取反制性措施,又呼籲進行有意義對話及建設性對話,陷入「進退失據」困境。「三禁止、一不得」的反制政策,將形成一種心理壓力,一旦民間團體參與論壇,恐被標籤化、汙名化為「親中賣台」、成為中共在台協力者,分化台灣社會凝聚與認同,形成「綠中央」禁止參與論壇,「藍地方」包圍「綠中央」並加以邊緣化。「綠中央」抨擊大陸意圖破壞分化台灣民主社會,呼籲社會團體「切勿配合中共對台統戰操弄」,限制兩岸民間團體互動及對話。民進黨當局呼籲兩岸進行有意義對話及建設性對話,更成為「不可能任務」。
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欠缺「兩岸社會本位」思考。民進黨當局未能參與論壇,一方面失去在兩岸青年、基層中話語權;另一方面喪失兩岸經濟及社會文化路線發言權,如此勢將造成「綠中央」及「藍地方」難有兩岸政策共識,從而為對岸所穿破。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並未將大陸民間視為支持台灣的戰略性群體對象;反讓大陸民眾成為大陸當局「大內宣」尋求結盟的對象。
民進黨質疑辦理海峽論壇動機,論壇成為大型對台統戰平台。但民進黨對論壇敵視、封鎖、阻撓,固然產生寒蟬效應,制約泛藍政治聯盟及社會團體與大陸接觸;然這也激發更多台灣民眾對其反感與厭惡,形成一種孤島效應,不僅失去兩岸事務參與權,反恐增強台灣民眾對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渴望、認同與支持,一得一失之間,恐難以政治理性權衡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