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打破迷思 屋頂種電沒那麼難

拜讀廿八日民意論壇「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一文,筆者有不同看法。
首先,市容景觀應是該文最大的考量。然而一九八一年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改建時,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將入口設計為玻璃和金屬建造的金字塔,卻遭巴黎市民反對。民眾普遍認為設計過於前衛,如今羅浮宮主入口金字塔的造型已成為巴黎的地標,更是全球設計的典範。因此,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外觀設計,甚至於顏色,正是國內建築師、設計師與光電業者大展身手的好時機。應鼓勵搭配綠色植物,讓台灣的天空再度發光發熱。
其次是廢棄或除役後的太陽能板處理問題。以矽基太陽能板成分來看,占比最大的是玻璃,其次是鋁,兩者約占八十%以上,而玻璃與鋁都是目前資源回收系統可回收之產品。其他的材料由今往後廿年(太陽能板平均壽命)估計,產官學絕對可以研發出解決之道。
至於逃生避難、曬衣空間、綠化空間及休閒活動等影響,恐怕是一項迷思。目前全台灣許多住宅頂樓為了防水、隔熱,違規建構鐵皮屋,包好包滿。反觀太陽能板,不僅可以設計成隔熱、防水,稍微高架化還是能夠曬衣服,具有逃生避難的空間。
蔡政府鐵了心打造非核家園,而燃氣燒煤除了產生空汙,成本勢必逐年增加。因此,光電系統絕對是必要的能源之一。
筆者老家在屏東,移居台中卅年,當南部鄉親用太陽能熱水器裡的熱水洗碗筷,任何油汙碰上那股小確幸,瞬間都會化為溫暖。政府與民眾絕對要擴大利用太陽能,達到一石多鳥之功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