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功利政府比病毒可怕

自今年三月底確診人數開始破百,到四月確診人數開始破萬,五月確診人數近十萬,同時死亡人數日漸攀升,老人及兒童首當其衝。在物缺、人缺、藥缺,什麼準備都還沒有的情況下,只因為邊境守不住,只好以「與病毒共存」作為搪塞,並輔以各種未必成熟的「國外」研究結果,不斷表示病毒致死率相對低,一再強調共存政策的目標,企圖掩蓋疫情惡化的事實。
然而,這段疫情控制期間,我們都看到中央的反應慢半拍,都是地方在做。尤其近期在松山機場設置篩檢站,更令筆者感到非常困惑。日前經過時,國內線旅客進出口及道路,都與確診者並肩而行,且這些國內線旅客來往離島居多,在離島醫療能量不足的情況下,豈不徒增風險?再者,機場工作人員就與所有人接觸,不也增加染疫風險?若因此造成生命健康損失,國家如何為錯誤的政策負責?
「我們是否應與病毒共存?」筆者認為是錯誤的命題,首先是我們對於這類病毒所知有限,科學研究都建立在不同的群體上;況且台灣不像歐美一開始就失控,明知有其他緩衝的手段,但我們卻發現政府這二年間欠缺對於共存的對策和作業程序,以及系統的壓力測試,幾乎是走一步算一步,就像是被迫為自己失守找藉口。
其次是政府一再強調低死亡率及染疫死亡者自身的慢性病,企圖用大數來掩蓋這群被犧牲的人們。而真正的重點在於,即便共存目標明確,但政府有保護到這些疫情下的弱勢族群和醫護人員嗎?是否有給他們面對病毒的武器、資源及信心?因此,筆者認為,真正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以功利為導向的政府。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