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巴倫遠乎 史懷哲何在

近卅年,醫學系從聯考分發入學,多了各校甄試入學,名額占比逐年增加。醫學系甄試,考官皆為醫學院教授與醫學中心醫師。面試時,紛紛好奇,台灣醫療水平果真如此不堪,何以忒多準醫學生的阿公阿嬤病重難治?常讓考官耳朵長繭的習醫動機還包括,從小立志當史懷哲。有些考官會詼諧追問,蘭巴倫在那個國家?現在狀況如何?
蘭巴倫是加彭共和國的中奧果韋省首府,一九一三年,史懷哲在此建立醫院,服務方圓六百公里的民眾,醫院至今仍在營運。加彭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側中部,曾被法國殖民一百廿年,一九六○年才獨立。拜近海石油開採之賜,加彭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不差,高於泰國與巴西。
史懷哲卅八歲啟程非洲時,擁有哲學、神學、醫學三種博士學位,已是史特拉斯堡大學神學教授,依然放下一切,攜眷同行。史懷哲曾說過:「每個人生命中都要有自己的蘭巴倫,我生命的關懷在蘭巴倫,而你的蘭巴倫何在?」蘭巴倫在日治時代即舉世聞名,台灣醫界不少前輩醫師嚮往非洲,如同朝聖麥加。絕多數人無法成行,卻也找到自己的蘭巴倫,被尊稱為「台灣史懷哲」的陳五福醫師,即是先例。陳五福醫師於宜蘭縣羅東鎮開立眼科診所,讀到史懷哲傳記,深受感動,開始與史懷哲通信,在其鼓勵下,陳醫師創辦提供盲人學習工作技能的技藝所,終身奉獻,慕光盲人重建中心運作至今。
國家衛生研究院梁賡義院長十七年前曾執行一項調查研究,針對台灣地區三五九個鄉鎮市區,依據都市化程度,劃分為七個層級。最低層級的偏遠鄉鎮有四十九個,占了三成土地面積,人口只占全台卅分之一。根據今年初官方統計,台灣地區有兩萬三千多家醫療機構(醫院與中西牙醫診所),聘有廿七萬多名各類醫事人員,在偏遠鄉鎮裡,僅有五一九家醫療機構與三千三百多名醫事人員。還是有不少人默默服務偏鄉,每年醫療奉獻獎也都可見到不少感人事蹟。
醫學系入學甄試,還有一道考古題:史懷哲是哪一國人?史懷哲生於普法戰爭後,亞爾薩斯已割讓給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史懷哲曾負笈法國巴黎,師事名師,學習大風琴,成為知名巴哈音樂演奏家,也寫過法文專業書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還是被法國當成敵國軍民,全家在非洲遭到軟禁。戰後亞爾薩斯—洛林地區還給法國,史懷哲變成法國人,不過常自稱亞爾薩斯人或世界公民。如果讀過史懷哲的名著「敬畏生命Ehrfurcht vor dem Leben(台灣普遍譯為尊重生命)」德文原版,行文流暢,遣辭優雅,令人讚嘆,當可知其文化認同。史懷哲應該終究自認為非洲人,自己、太太與女兒都葬於蘭巴倫,埋骨之處即是家。
幾百年來,台灣第一代新住民,唐山渡台,總想落葉歸根,縱使不能,也要拚命積攢,買一口福州杉,魂歸故土。而後代子孫則生於斯,長於斯,融合於在地。越戰時期,美國國內醫師荒,大開國門,廣納各國醫師。據說當時台灣醫學系一半的畢業生,遠颺美國,終老他鄉。不過,還是有人願意歸國,奉獻家鄉。田橫之島,心之所繫,蘭巴倫所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