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讓更多私校加入不沉的知識巨艦

就讀哈佛的朋友帶我參訪這座圖書館,除了豐富的館藏和手稿,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圖書館中心有一座書房,保留了當年哈利埃爾金懷德納家裡的樣子,彷彿書房主人與喜愛的書還在一起,從未分開。
這座圖書館正是為紀念一九○七年從哈佛大學畢業的哈利而建,他在一九一二年鐵達尼號沉沒事件中身亡,母親懷德納夫人為了紀念他,把家中約三五○萬冊藏書及三五○萬多美元,相當於現今七千萬美元,捐給哈佛大學興建圖書館,要讓它成為一艘「永不沉沒」的知識巨艦。
哈佛大學在私人支持下,發展成首屈一指的私立大學。一六三六年,牧師約翰.哈佛捐出自己的圖書及一半房產大約七八○英磅成立哈佛大學,這筆錢相當於當時麻薩諸塞灣殖民地一年的稅收。幾世紀以來,有各界與校友的捐贈和校務基金的善加管理,哈佛大學獲贈基金已超過五三二億美金,投入校務及研究發展,提供獎學金給需要資助的優秀學生。
讓全球優異學子嚮往的美國長春藤聯盟大學都像哈佛一樣是私立大學,由私人挹注資金,承擔了為國家培育人才、進行高端學術研究的重責。在社會高度期許與嚴謹的自我要求之下,有效運用資源,發揮大學的影響力,為全球做出巨大貢獻。關鍵之一,正是彈性的高教政策。
這幾年全世界高等教育都面臨少子化衝擊,台灣的大學數量如此之多,感受更明顯,但對於私立大學,國內關注的方向反而是要私立大學知所進「退」,讓公立大學增加名額。教育政策和社會價值觀,都讓「重公輕私」的循環停不下來,想努力經營追求創新的私立大學相對辛苦,調整學費困難重重,私人對私校的贈與扣抵額又不像捐給公立大學可比照捐給政府全額抵免,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拉高了私校突破困境的障礙。
另一端,重公輕私已形成令人擔心的高教M型化。儘管入學管道和篩選方式比以往更多元,但不可諱言,有能力推孩子一把進菁英高中國立頂大的,仍以中高收入家庭居多,許多家庭經濟吃緊的孩子反而進了負擔較重的私校。如果我們想給予下一代更均勻的機會,接受優質且適合的教育,除持續鼓勵學生適性升學選校外,政策上更要釋放彈性,引導有心辦學的私校有足夠的支援建立特色,提升競爭力,將失衡現象逐步導回。
私立大學是為興學育才的公益目的而存在,不應被視為營利組織。良好的制度設計應是除淘汰治理不佳弊端叢生的私校,支持認真的私立大學更上層樓,才會有更多人願意捐資辦學。學校也必須能以良善治理的態度為校務負責,兼顧績效與公益,高等教育善的循環才能啟動,永續發展。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