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BC看華視 消失的中道

近日英國文化部長提前三年表示,她要「廢止BBC訂閱費」;華視有立委費鴻泰「爆料」,傳出總經理威脅國民黨的疑雲。
很多約翰牛不喜歡BBC,新聞網路流量僅次於BBC的《每日郵報》總編輯達克雷(P. Dacre)「痛恨...都會政治圈的菁英」,指他們「勢利、虛偽、裝模作樣又不愛國」,而BBC「是主要象徵」。在他任內,從一九九二至二○一八年,該報有四千多則通常是負面的新聞以BBC入標,其中約五百則放在頭版。
高齡九十、擁有英國最大跨媒體集團的梅鐸,三年前資助BBC前編輯、後任教大學的人做研究,指BBC收音機頻道的新聞與時事內容僅四十五%,不符合政府規定的七十五%,輿論譁然,《金融時報》說梅鐸是「亂槍打BBC」。
現在,文化部長違反二○二五年才研擬BBC未來財政的協議,也許不無移轉視聽的用心。因為「英媒預測」她的上司,也就是首相強生「恐於兩周內下台」,強生在疫情期間參加酒會,群情激憤,溫和的《經濟學人》都已動怒,指「人民在死,領導人在狂歡」。
BBC即將百歲,政府要斷其銀根,未必能夠如願。BBC含其網站,至今仍是英國人最信任與使用的公共服務媒體,英國政府上一次(二○一五年)研擬BBC財政的諮詢,總計得到十九萬份民眾的書面意見,在各種政策的意見徵詢,這是次高的紀錄。
反觀華視比較讓人擔心。
華視與BBC都是黨政協議後,通過法案創設的非私人媒體,報導與評論新聞,理當遵守中道。針對BBC三萬多個新聞節目的研究,顯示雖有三成BBC內容,引述更多保守黨而不是工黨的意見,但將近七成確實平衡居中。
華視呢?我們欠缺相關報告,無法確知,但讓人擔心。一是華視總經理在否認「教訓」國民黨之說之後, 卻又「反控」國民黨團以預算要脅。這個應對並不恰當,更合適的作法,應該是溝通以誠,卸除誤會後,希望雙方就此釋懷。
二是擁有華視總經理任命權的公(華)視董事會,似乎與記者等員工的互動,並不理想,表現在一個多月前,「公視獨立特派員談共機擾台惹議 影片下架並檢討」;下架自己的節目,這很嚴重。何以觀眾抗議七位受訪者有兩位講了有些觀眾不認同的說法,就下架「息事寧人」?公視沒有善用機會,解釋中道的內涵,讓不同意見也能出頭,可能與公視董事會延任已兩年多,董事長無心經營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