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任性治國 or 治國韌性

新竹市這些年來獲高度財政支援與專業知識群挹注,政績斐然,有目共睹。唯此個案與國家對「新都」之決策應是兩回事,沒有經過深度周延評估之決策過程,正是國土治理隱藏之危機。
以「任性」治國來形容有兩層意義,「漢典」引述對任性的註解是「聽憑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恣意放縱以求滿足自己的慾望或達到自己某種不正當的目標;或執拗使性無所顧忌,必須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行事。」比對現行政策,往正面解釋是治理者得以完全聽憑本能的意願而達成潛意識之意願;但往另一光譜思考,這種「任性」是否就得以恣意拋開應有之治國倫理與行之有序之治國規畫流程與框架?「任性」治國又凸顯出行政院、國家領導人在作任何重要決策時,其智庫是否周延、專業?
諸多國家層級之國土計畫、行政區劃、交通建設、能源政策…實非少數意志決策可定調。國內相關國土/區域/都市規劃專業界均有感,怎麼國家重要的治國策略幕僚—「國發會」消失了?當自兩都到五都,六都再到九都,想想一個蕞爾之島有本錢如此為權力分割嗎?歐盟、日本在作國土規畫時並非以「土地利用」為「行政區劃」之依據,而是透過國家最高國土經營之幕僚單位,研提願景性、引導性且可隨時間彈性調整之「國土空間經營策略」,是宏觀綱領而非「實質土地利用」計畫,此態勢將把國土計畫發展之精髓窄化、僵化了。
台灣有舉世獨特之文化、景觀與生物多樣性。如果任何縣市合併未審慎考量爾後之可持續發展與衝擊,包括財政、社會與文化資源潛力評估,「美」「力」台灣將只會是個口號。明智的決策者應設法釜底抽薪,根本解決地方財政之公平與效能;除了人口,地方自治之韌性尤需建構在幅員與人力資產對等之基盤上,唯有均富方能臻至小而美的韌性國家。
(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