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軍之亂 假去中心化 搞網路獨裁
元宇宙願景,郭台銘認為主流貨幣金融將無法「去中心化」,雖然有些虛擬貨幣會形成一種資產形式,但是全球金融是無法被去中心化的方式所取代。
從這樣「去中心化」聯想到當前網軍之亂,社會關係和內容產生形態,因為中心化的政治忠誠而靠「假去中心化」的網路操作手法,讓新型態網絡內容生產失序,甚至比傳統集權管理還更惡質。
網路交流下的假消息、假新聞,甚至到現在的假民意,不但是對民主的挑戰,更讓網路進入所謂的元宇宙烏托邦,因去中心化而充滿憂慮。媒體該何去何從?去中心化的未來怎麼走?
首先,網際網路形成,除了專業網站或特定管理機制外,網民可共同參與,且階級平等在網絡上表達觀點,變成資訊,轉化輿論。隨著智慧型手機與5G網絡服務形態多元化,去中心化環境因社群媒體推波後更加清晰,網路後台寫手編輯興起後,網民進行去中心化協同內容創作或貢獻,看似鼓勵言論自由,卻也給政商背後的網軍頭頭參與,製造機會。
「人人都可以編輯」的理念,讓假借去中心化的網路治理變調。審查刪文、製造訊息、充斥人頭,資訊獨裁的兩面手法,變相導引網民參與假議題催生、降低網路扁平假象,內容生產多元化背後都是網軍的鑿痕。
運用深度偽變造Deep Fake技術,還是外表相的造假,那些假借言論自由下的標題殺人,或是靠內容農場收取流量,才是大量假訊息的霸權主導者,而背後的財源和組織運作,更加可議。在台灣的網路現象從原本的藍綠互鬥的言論交鋒,轉化為偽草根運動,有心人士靠著政商關係,操控網軍替某議題發聲,但事實上,卻是由某人、某集團在刻意主導,製造輿論虛假聲量。
從資訊去中心化下成員自律的角度來看,有鑑於越來越多大眾媒體都會仰賴FB、Line、PTT等社群網站討論來傳播新聞,這些網友說發生在留言區的分享或辯論,也可以說是因新聞媒體轉傳而擴大化,新聞媒體自由言論的標準,應該要非常小心網路背後的黑手,讓社會大眾瞭解「網友說」的風向問題,盡量減少網友說的可能失真。
去中心化的顯學,分散權力,是網路成為元宇宙後的下一場革命。但網海中的網軍,確有集中權力的現象,也讓林秉樞事件成為焦點。數位自由主義要想成功讓每個人保持自治,在去中心化同時,這些組織還是必須與傳統的法律和金融體系相結合,否則空有自由門檻,網軍亂象勢不停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