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How can I help?我能為你做什麼嗎?

這句話讓我反思許久,也應用在我的學生教學和社會實踐之中。
日前參加新北市衛生局的一場偏區長照機構聯繫會報,對象是平溪、雙溪和貢寮三個偏鄉的一線長照服務夥伴,主辦單位希望我分享如何在老弱貧殘的偏鄉地區,聯結、引動各方資源,長出照顧服務來。長久以來,全國長照機構工作者,都被規範只能執行政府長照2.0所允許的照顧碼別服務,其他額外多做的,均無法向政府核銷請款。這樣的制度,社區內許多不符合補助資格者,只能自求多福。
我問了幾個問題,請教在場的偏區長照服務夥伴:一、你覺得你是在做長照工作嗎?還是做社區關懷?二、如果看到社區有需要,就算不符合長照補貼資格,你會主動協助嗎?三、你有看過《紐約新醫革命》這部影集?有何感想?可以如何應用在工作上?
在收集夥伴的回饋後,我就開門見山挑戰這群習慣以執行衛福部計畫的夥伴,有無可能改以民眾端角度來想可以為社區與個案多做一些什麼。接下來的討論,我就打破長照規範,改以「社區照顧」與「地方創生」思維分享逢甲大學團隊如何用長照交通接送,投入新北市偏區的社區弱勢服務工作。
會議結束後,一位長期在平溪服務的夥伴來找我,描述一位在地中壯年,與家庭關係不好,一個人獨居,如今生病沒有人照料,生活陷入困難;但因不符合長照與社福補助身分,無法獲得就醫接送的交通協助。當地里長貼了幾次車錢給他去看病後,已無以為繼,問我們有無可能出面協助。
我們隨即連絡負責在地交通接送的一粒麥子基金會,討論如何由他們出車和司機,我們團隊來想辦法募款,供應後面所需的就醫車資;大家想辦法用我們幫新北市衛生局研發出來的長照交通系統為平台,一起來接住偏鄉就醫出行的需要。這位夥伴很高興去協調後續工作,希望接下來可以順利進行。
在雙北都有這樣邊緣戶的急難需求,更何況廣大的偏鄉呢?看得見的需要,政府補貼制度並不一定可以幫忙,但我們能視而不見嗎?更難的是,有更多看不見的底層需要,我們願意主動迎上去幫忙嗎?
邀請大家和我們一同發動這一場How can I help運動!
(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