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犧牲的偏鄉就近就學權利
連假一過,學校收到台南市政府發出的公文:「本市市立後港國民中學自一一○學年度起停辦,在籍學生改分發至佳里國民中學就讀,請查照。」突來的公文讓人震驚萬分—台南又有一所學校要停辦了!
很多人會歸因於近年來少子化現象,然而,吾人卻認為後港國中廢校,主因高度都市化的結果,也可看出教育制度正在傾斜、結構正在扭曲,教育似乎不再成為每個人的權利,反而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服務的附屬品。
何以見得?同時間,永康區正在興建鹽行國中,今年完工招生,目前詢問度很高;安南區也開始興建九份子國中小,期盼為重畫區帶來新氣象。再加上,學生數量持續增加的永康大橋國中,旁邊就是美輪美奐的新圖書總館;日前永仁高中旁新設的永仁幼兒園,也完工招生,永康新生兒家長有愈來愈多幼兒園可選擇。
都市因有大量移入人口,政府每年挹注大量教育經費建設教育設施,都市的教育資源持續提升,固然是件好事,但有沒有可能是犧牲了某些偏鄉學童就近就學權利,換取的呢?
都市學校擁有新穎教育設備、齊全的教育資源、豐富的多元課程,還有學校附近的各樣設施與場館!反觀許多偏鄉學校,只剩下衰頹破敗校舍、人去樓空教室,學生沒有太多教育設備;公車一天可能只有兩、三班,學生極有可能因擔心錯過公車時間,而不敢留在學校參加社團活動、課後活動;更不用說,學校周圍沒有圖書館、親子館,只有一片荒煙蔓草,偶爾聽到幾隻無家可歸流浪狗吠叫的聲音。
每當我們關注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時,卻可輕易發現那些號稱關注教育、熱衷教育、推廣教育的政治人物們,竟然沒有幾個人願意真正關心這議題,而是任由偏鄉學校一間間關閉、學生一個個被迫離鄉就學,資本主義下教育界的黑暗面,一目了然。
或許裁撤學校、關閉學校是政府面對學生減少最方便方式;但一群人的受教權是受教權,一個人的受教權也應是受教權,在教育上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犧牲。教育永遠都不該成為被量化的指標,更不該成為社會強壓在學生身上的稻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