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金牛或灰犀牛?

台股新春紅盤大漲,牛氣沖天;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台灣因防疫有成,經濟成長率近三%,不只是開發國家中表現最優者,還首度超越大陸,締造傲人成績。
股市因各國政府因應疫情釋出大量紓困資金,央行實施QE,期企業快速復原;但多數資金未用在實質投資,改買股票,股市衝高是資金寬鬆效應,缺實質經濟做支撐。目前已進入超漲階段,台股股價淨值比與股票本益比,雙創十年新高,一旦熱錢退場必受重創。
年初傳出車用晶片等關鍵零組件缺貨潮,台灣各地水庫鬧水荒,若再進一步限水,恐讓供需失衡問題更加嚴峻;其次,日本福島十三日強震,致豐田汽車零件供應中斷,暫停半數產線;緊接著十七日美南德州遇冬季暴風雪,大規模停電,以上三起事件,造成半導體與車用晶片缺口雪上加霜。
據調查台灣近七年累計金融帳淨流出超過新台幣十兆以上,多半與投資有關,指標企業鴻海、台塑集團近年陸續投資海外,致資金快速外流;此外,五缺問題至今未獲解決,外人投資成長停滯,海外生產占比高,不僅產業形成空洞化,也加速人才外流,使得台灣勞工薪資水準與七年前相當;換算物價上漲率,等於待遇調降一成。要解決「缺人才」問題,唯有營造良好投資環境,讓企業獲利,廠商為員工加薪,當薪資水平高於大陸時,海漂人才才可能回流。
中國主導亞太十五國去年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台灣無法加入,受創較大的石化、紡織、工具機等三產業,因沒有關稅豁免,將我國出口將受排擠;其次,經濟部想以加入CPTPP來替代RCEP,但要認清兩者成員國重疊高,若老共不點頭,加入可能性不高,台灣恐被邊緣化。
我與他國多未簽訂FTA,也未加入上述區域自貿圈組織,再加上台幣匯率升值,導致在台外銷企業營運成本上升,傳統製造業就業人數占全體製造業七成,絕大多數勞工還在過苦日子,政府不應讓外銷產業「輸了關稅又輸了匯率」,否則對我工業發展極為不利。
去年黑天鵝(新冠疫情)未遠離,今年開春水荒又接踵而至,若無法有效控制,是會再來一頭灰犀牛,一波波衝擊台灣經濟,執政者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