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環境汙水與科學防疫

新冠病毒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受感染者有腸胃症狀大概只有十一%,因此大陸也用肛門篩檢新冠病人,但是這些排泄物不會傳播新冠病毒,目前也沒有隨著排泄病毒感染的證據。
以環境檢體來做疾病監測,這已是標準流程,尤其是小兒麻痺病毒和細菌抗生素抗藥性監視。台灣應該有進行醫院衛生汙水的小兒麻痺病毒監測,才能知道台灣是否已經根除小兒麻痺。
新冠病毒如果出現在環境汙水檢體,表示收集此汙水的區域有新冠病毒,因此可預測此區域流行的可能。如西班牙監測都會區汙水樣本發現,檢驗出新冠病毒的存在與否,若病毒量持續增加,確診案例會愈來愈多,便可預測新冠病毒疫情的流行即將開始。
此次部桃院內群聚感染,疑似造成桃園社區感染情形,疫情指揮中心應該要進行衛生下水道汙水的新冠病毒檢測,就可知社區感染範圍,訂出更合理的措施,提供國人參考。醫院的環境汙水的COVID-19也要監視,這才是科學防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