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一份溫暖的考卷 卻是難上加難

末代課綱的學測國文考科作為來年新制學測的試水溫之作,加以連續兩年頂標與前標同級分,此次大考中心下足工夫,將難題加難,有意提升高分群的鑑別度。由於明年七月分科考試(舊稱指考)將不再出現國文,學測定勝負將成為有意選填採計國文校系考生審酌的兵家必爭之地。
課內取材占分首度跌破三成,僅約兩成左右,並且國學常識單題方面,將顏之推與吳訥兩道閱讀材料並置,考文書體例判讀,得分不易;題組以詞選資料複合表格的非連續文本,以及朱光潛和蕭馳一古一今組合的學術情境題,雖符應素養導向,命題靈活,卻也大增難度。想靠熟悉的課本裡作家余光中、徐國能占分不到二分的填空題拉抬分數,或恐有限。
平心而論,就命題技術言,這是一份十分溫暖的考卷。首先是排序題尉天驄〈眾鳥之什〉向已故作家即重要的文學研究者致敬,再者,不論客語系作家葉國居〈髻鬃花〉、原住民題材游以德〈族語認證〉,或選入長期關注同志文學紀大偉的〈心結〉,俱見族群融合的用心,也不忘關注青春的心靈,兩首以考試為題材的新詩與考生作答當下的心情巧妙互文。
而就課綱加以審視,在物質文化方面考題以嚴歌苓〈茉莉的最後一日〉批判盲目逐利推銷員的嘴臉;在精神文化面以《列子》郄雍視盜之事說明治國須任賢能、明教化;在社群文化方面透過《商君書》和《夢溪筆談》思索對待農民與商賈兩群體之作為,十分貼切課綱。
此後大考引領的教學風騷,則由跨域取材的延伸可見,腦神經科學、經濟學素材,加深各校勇於開設各類多元選修、微課程的信心。純粹文學美質逐漸淡薄的考題,部定必修課程必須加緊轉向素養導向與閱讀能力的教學腳步,也不忘輔導有志向文學翹首的孩子,勇於向更深的經史子集傳統,更廣泛的閱讀世界連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