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王是民主正面教育

罷免民代,得票數需為他當初當選時五倍,比罷免縣市首長的票數還高。中選會有此設計,是因為多席次的選舉,勝負常有差額十分接近的情形,所以罷免門檻差比必須拉大,以免落選者輕易發動罷免,造成政局動盪。從相對角度看,罷免案成功率是很低的。
昨天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投票,破天荒罷免成功。六都中雖常傳要罷免某某議員,王浩宇是遭罷免第一人。
王浩宇選自中壢,他原是綠黨籍,當選後跳槽到民進黨,還自稱是民進黨不分區當選人,不但對選區事務不聞不問,即使對他的新主民進黨也無的放矢般亂批評。民進黨對他的態度,恰如他對民進黨的態度。地方稱他是「民進黨不分區」,意謂全台灣方事情他都管,常上綠色電視政治節目,氣焰囂張,卻常鬧笑話,將「萊克多巴胺」當成「賽德克巴萊」。他固然罵中國,罵國民黨,連柯文哲和民眾黨也被他罵成不入流。以致這次罷免,民眾黨和國民黨併肩發動。
王浩宇的敵人是他自己,他的狂傲,是因他自不量力還目空一切,罷免高門檻,使他以為穩坐釣魚台,古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戶豈能亡秦,所以王浩宇就是「秦」,照樣我行我素,結果還是亡了,因為「三戶」就在他妄自尊大中成為無數「戶」。
國民黨是罷免活動主力,成功與否的更大意義,是經此一役,一方面測試人民對於政治道德淪喪的容忍度,另方面看看自己有多少發展,甚至是生存空間。如敗了,不只象徵黨主席江啟臣對黨喪失號召力,亦意味國民黨對人民喪失號召力,它正努力從事反萊豬公投,正確的說,反萊豬的實質功效,因民進黨藉政治力的強勢推動而必然進口,國民黨要借助的是,人民對民進黨蠻橫的反感,這會成為一種政治力,這股力量若熱度持續,二○二二地方選舉以及二四的總統選舉,會成為國民黨的資本。
相對於民進黨,也得當心,如王浩宇這樣的黨中同志,並非絕無僅有;各派系為利益正磨拳擦掌,蔡英文現在還很大,但她總歸是第二任了。為她拚命的蘇貞昌,垂垂老矣,眼前不被損,但能拖多久?在暗流激盪中,比王更令人掩鼻的隨時會冒出來。
王浩宇事件,對年輕人也是教訓;不諱言,支持他的以年輕人居多,廣義的談,王浩宇現象或多或少是太陽花學運的餘緒,不滿現狀是年輕人性格的一部分,現狀中當然有著腐朽的東西。所以改革是對的,甚至打倒也是對的。但要警惕,改革也罷,打倒也罷,不能僅只是造反,自己胸中要有「天花板」和「地板」,否則,若淪為毛澤東所說的「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其「大好」變成如王浩宇之流所有,年輕人只是被動員下的情緒產物;他們大好了,你依然低薪、還是買不起房子。
民主的過程,有正面的政治教育意義,過程是動態的。「選賢與能」既是課本,也是行動方案,有識者,如若是。
曾德榮/備役軍官(桃園市)
身為中壢人,特別關心罷免案。開票後從慢速出現千票,至一萬票後快速揚升,再到達標前的斷斷續續,讓人忐忑不安,憂心功虧一簣。當突破門檻後,總算安心。
若說這是國民黨的勝,未必;說是中壢人的勝,也未必;而是王自以為是造的孽,引發天怒人怨。相信鳳山的黃捷緊張了,選民就該如此,讓無良政客感受到選民的期許,該收斂就收斂,否則會被迫退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