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改變了德國 梅克爾的歷史典範

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去年最後一天在新年致詞中聲明,九個月內將舉行聯邦議會大選,她將不再競選。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於一月二日刊載專文指出,這位任職十六年將離任的聯邦總理,可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相提並論。
與歐巴馬作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一樣,梅克爾作為女性(出身東德)情況也是前所未見的。正如歐巴馬在黑人歷史上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梅克爾也必將在女性歷史上處於領導地位。自二○○六年以來,她幾乎不間斷地被《富比士》評為世界上最有權勢女性。在美國總統川普任職期間,美國自由主義者甚至授予她「自由世界領袖」頭銜。
雖然有德國媒體批評梅克爾未替女權主義留下明顯的資產。事實上,在梅克爾領導下,德國於○七年實施父母津貼,自一六年以來,上市公司董事會女性占卅%。最近,不僅為董事會成員決定最低名額,而且執政黨基民盟(CDU)本身也在一月黨代會通過婦女名額。在梅克爾領導下,馮德萊恩和克蘭普-卡倫鮑爾兩位女性掌國防部,前者還成為歐盟執委會第一位女主席。
去年十二月卅日,歐盟在德、法主導下,完成與中國投資協議談判。梅克爾向媒體強調,與中國的合作必須奠基在對等和公平競爭上。
美中角力雖然是強權之爭,同時亦暴露出中國的政經體系與世界主流的差異,這個差異會帶來敵視,但敵視並不能減少差異,反而會讓彼此距離更遠,對立更尖銳。梅克爾承認差異的存在,但選擇以對話和解的方式化解歧異,爭取未來擴大交集拉近差異的機會。
去年五月,梅克爾總理應邀對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講,引起國際媒體廣泛回響。學者斯蒂芬.科尼利厄斯以「改變的德國」網路發文強調,在梅克爾領導下,德國社會變得更開放、更受歡迎、更自由。在所有西方社會都被種族或性別問題、同性婚姻及這些問題吞沒的地方,她將保守黨極端地推向了中心,改變了政治格局。其次,更重要的一點,在擔任總理期間,德國的外交政策角色,是戰後德國從未有過,也從未夢想過的角色:成為外交政策的行為者,成為歐洲中央平衡的緩和力量,領導歐洲聯盟。原本法國、德國和英國團結在一起,共同努力。現在,隨著英國退出這一模式,梅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無疑地扮演主要領導角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