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標章被政府搞爛 誰來拯救?

政府決定開放萊豬後,為撫平民怨,農委會大張旗鼓委託中央畜產會辦理「臺灣豬識別標章」設計,還將獲選設計,依商標法註冊「臺灣豬證明標章」,授權合格商家使用。
依據商標法規定,畜產會應該根據自己所訂的「臺灣豬證明標章使用管理作業規範」嚴格審查,要求商家所有行銷的豬肉製品,都必須使用台灣豬,才符合使用資格。
偏偏政府急著滅火,亂了章法。一方面為了安撫商家,讓衛福部與經濟部合作,另外提供一套色系與圖案都近似「臺灣豬證明標章」的「台灣豬標示」,讓商家可以免驗證,自印自貼,弄得市場上,萬豬攢動,消費者更加混淆。又由於行政院已先表示,兩者不會有混淆狀況,農委會陳吉仲主委也跟著說,「只要是貼圓形的,都是國產豬」,自己直接否定「臺灣豬證明標章」的證明公信力。
另一方面,農委會為了衝業績,鼓勵商家申請「臺灣豬證明標章」,先是源頭審核寬鬆,部分豬肉製品使用進口豬肉的商家,也能獲准使用「臺灣豬證明標章」,被踢爆後,才讓商家自請撤銷使用授權,取下證明標章,以挽救商譽。至此,「臺灣豬證明標章」的證明公信力,於消費者心目中已蕩然無存。
證明標章,是商標法保證商品或服務優良品質的好制度,政府多年來的推廣,在食品、物品及服務方面,已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堅強的公信力,CAS、GMP、MIT,都是熟知的典範。
如今,為了萊豬進口,胡亂作為的施政,讓商標法的證明標章制度成最大輸家,其他證明標章的公信力受到池魚之殃,絕對是政府的過錯。
其實,「台灣豬」根本不是重點,豬肉製品「無萊劑」,才是消費者關切的核心。政府說將美豬標示為「萊豬」,可能構成對商品的歧視,將違反國際貿易規則,這說法未必有據。
不過,當農委會推動的「臺灣豬證明標章」已失公信力,不如由具公信力的民間組織,另外建立「無萊劑豬肉製品證明標章」,從嚴審核,重拾民眾對證明標章制度的信心。這種只強調自己商品品質,未標籤他人商品的作法,由民間自主推動,讓消費者有區隔依據,政府應該是樂見其成的。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