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下流老人」出現 考驗政府

二○一九年全球二百個國家的出生率排名,台灣名列最後一名,平均每名婦女僅生下一點二一八個孩子。鄰近其他亞洲國家,南韓、日本、新加坡則分別為一點三二三人、一點四七八人、一點二六人。
果不其然,近日內政部發布統計數據,二○二○年台灣新生兒出生人數為十六萬五二四九人,死亡人數為十七萬三一五六人,死亡人數第一次大於出生人數,人口自然成長首度迎來「死亡交叉」。對比一九五九年台灣出生人口高峰為四十二點八萬人,二○○二年首度跌破廿五萬人開啟了少子化的浪潮,短短不到廿年,少子化問題真的變成國安危機。
出生人口變少,最大的影響就是人口結構變差。享受退休福利的老人變多,打拚奮鬥繳稅的年輕人太少,政府財政收支將嚴重短絀,年輕人的社會壓力滿載。
「撒錢鼓勵生育」成了各縣市的特效藥,紛紛調高第一胎、第二胎,甚至於第三胎的補助金額,但是,有用嗎?幾萬元的補助金額就要年輕人勇敢生孩子,佯裝看不見背後極度惱人的養育問題,這帖特效藥連短暫的療效都沒有。
曾有網站調查,六成六的勞工怕賺的錢不夠養小孩;四成二則覺得買不起房子,沒法給小孩一個家;不滿意台灣教育體制的人也有二成三。上班族認為,從出生到廿歲,為了小孩所準備的生養育基金,平均要存到五八○萬元!勞工朋友則認為,家庭總月收入要達十萬二千元以上,才有能力生養一個小孩。
日本社會學家藤田孝典提出「下流老人」的警訊!現在的日本有六百至七百萬人的老人生活過不下去,更有部分的「下流老人」迫於無奈,選擇犯些小偷竊罪的方式,以求得能到監獄裡吃牢飯,獲得基本的醫療照顧和人際關係。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下流老人」不乏年輕工作時年薪達四百萬日元(約一一二萬台幣)的中產階級。如果日本政府再不提出有效因應對策,未來可能出現「一億人的老後崩壞」,而目前日本的人口也不過才一億二千多萬。
政府如何讓產業結構轉型,減少勞動力支出,如何讓老年照護與生活得到基本滿足,考驗政府的執政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