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運量大跌 負債還要蓋好蓋滿?

高雄市長陳其邁上任後,不斷拋出軌道建設新進度,卻遭遇高捷營運以來首次大衰退。整整一○九年度,扣除十二月尚未統計的單月輕軌數據,全年度為五○六二點五萬人次,比前年史上最高運量六八七三點八萬人次,足足少了一八一一點三萬人次,衰退幅度達廿六點三%!是高捷營運十三年來首次大衰退,同時也是營運以來第二次遭逢衰退的年度。營運規模降到二○一一年水準。
高捷運量倒退不能全然歸責陳其邁市府,畢竟還有六個月是韓國瑜時代,而真正的衰退主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即使如此,也不能說明陳市府的捷運政策不值非議,尤其面臨運量重大衰退、財務經營連帶受影響的不利因素下,上任四個月以來不斷在軌道建設議題上加碼演出。從環狀輕軌的路線規畫設計爭議仍在,依舊宣布輕軌復工;再到採高架興建的捷運紅線岡山路竹延伸線,上月底國發會建議行政院同意興建。最出乎意料的,莫過於因自償率過低遲遲無法有進展的林園東港輕軌路線,不僅排除輕軌路線方案,更將採「一車到底」重運量捷運系統,高雄以地下化方式興建,屏東採高架化。
如此不顧高雄瀕臨負債上限危機,要將軌道進行到底的高市府,顯然有必要向市民說明,為何會有一市三化「核心市區輕軌化、衛星城鎮高架化、市界郊區地下化」的超乎常理規畫。
對於住在環狀輕軌都市核心區的市民而言,至今仍有要求地下化的聲音,只是遭到「掩埋」;對於住在岡山、路竹沿線的市民來說,更不解為何人口密度相對高出林園許多,卻是得到高架化的「銀斧頭」;至於得到「金斧頭」的林園市民來說,只能說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即便效用差異不大。
如果環狀輕軌是伊索寓言中的「鐵斧頭」,顯然目前沿線居民是民風純樸的一群人,或許市府可以用「早買早享受」來安慰得到鐵斧頭的環狀沿線居民;對於路竹延伸線的市民,也可以用至少得到銀斧頭當作說法;而林園不只是「晚買享折扣」,更是不折不扣的百倍奉還。只能說童話與現實往往是相反的結局。
陳其邁市長當然可以說,如此規畫是為避開「國七」高架工程以及密密麻麻的石化管線。但避不開的是,高雄即將面臨破表的負債上限,以及那些怨懟只換到鐵斧頭、銀斧頭的高雄市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