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政府對中較勁的基調

在美國拜登新政府即將上台之際,其對中互動態度的調整一直是眾所關切的焦點。由於美國當前的「印太戰略」主張原本就發源於拜登主政之前的民主黨執政時期,當反恐戰爭告一段落後,美國積極推動重返亞洲政策,並深化與諸多盟友的關係,因此對中共進行集體聯盟較勁,仍將是美國對中政策發展的主軸。
儘管印太各國在經濟上對中共的依賴已深,但即便與美國在軍事安全上有密切關聯,仍不希望在言論或行動上過分遠離中共。因此面對未來中美半導體供應鏈的競爭及分裂,中美持續對立較勁的國際格局仍是趨勢,原本採取選擇性開放的印太區域,大部分國家會保持相當的彈性,並調和及接納不同的制度與領導權。即使美國為中心的運作態樣依然存在,但在某種程度會客觀看待中共的崛起。
中共強國戰略的力道主要利用三種途徑:科技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並稱已有二二○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由於中共持續崛起,美國基於國安考量,對中共科技公司實施出口管制等禁運措施已行之有年,有許多中共企業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除了華為、中興等通訊設備大廠,還擴大到超級電腦、半導體、航太、核電、人工智慧、監控設備等領域,這當然是美國防中、反中的反應。
不難看出,美國仍將保持中共輸美產品的關稅措施,再視雙方互動情況彈性調整,而且對中仍會採取脫鉤、斷鏈、壓抑、較勁的措施,其範圍包括科技、軍事、經貿、金融、外交等領域,並積極進行各種公聽會、決議案、立法,其多途徑的反中勢頭,目的在減緩中共挑戰美國霸權。
目前印太地區正面臨國際政治板塊與經濟格局的巨大變動,美、中之間的較勁會持續發展。由於中共大幅擴張其全球政治與經濟利益之際,會發展更具影響力的宣傳途徑及工具,積極壓抑國際社會對中共的質疑與批判,以順利達到其擴展全球影響力的企圖,甚至更進一步強化操控,造成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產生壓縮現象。
就地緣戰略及軍事角度而言,從北方堪察加半島一直延伸到婆羅洲的第一島鏈,是中共海軍的天然圍鏈,而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中央位置,具有更多的隱蔽及機動的空間,如果中共控制了台灣,則共軍可輕易進出到第二島鏈。台灣面對中共與日俱增的威脅,美國在政治、外交、軍事上傾向支持台灣,而美、中兩國較勁持續之際,美國期待台灣跟美國同一陣線,合作對抗中共。美國對台安全戰略由模糊轉為清晰,台灣也花費鉅額軍事預算購買先進武器,使中共在兩岸問題上不得不更加審慎。
另從現實的主客觀角度而言,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台灣是重要夥伴,為表示對我國國防安全重視與支持,會依「台灣關係法」履行對台義務,繼續派美機、艦常態性穿越台灣海峽,並提供台灣參與軍事演習機會。就軍事角度言,台灣面臨中共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有必要超前部署深化防衛作戰實力及破敵戰法研發,方能使中共不致在台海輕啟戰端。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