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選後外交 繼續戰略模糊

美國大選結果,在台北時間十一月四日下午五點前,仍在未定之天。賓州、密西根、北卡與喬治亞仍在等候計票中。然而未來美國外交政策走向為何,其實從兩黨候選人的政見與選前幾場公開演講,可以看出端倪。
倘若是拜登當選,美國應該會回歸多邊主義而放棄川普的單邊主義。在聯合國事務方面,應會重新檢視美國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地位。在氣候議題方面,拜登主張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此外,拜登支持歐巴馬政府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認為這將有助於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拜登公開表示若CPTPP願意做若干調整,美國可能評估加入。
在亞太政策方面,因為拜登當過歐巴馬的副總統,未來也可能選擇重啟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曾經擔任歐巴馬政府亞太助卿的坎貝爾指出,「亞太再平衡」之核心並非圍堵中國大陸,而是建設一個具有建設性與創造性的美中關係。再平衡並非單純針對中國,相反的,美國尋求與亞太盟邦在經濟、外交、安全等各方面進行更全面的交往。因為亞太將是美國未來首重的地區。
若川普連任成功,基本上單邊主義仍是外交重要策略。在對華政策上,美中關係還是會圍繞在利益上的對抗。因為川普本身的商人特質,其對華政策很明顯還是以利益為導向。這種商人特質也導致川普的外交政策缺乏全面的戰略方針,只圍繞在追求迅速可見的短期利益。預期川普連任後的第一年將會回到美中貿易談判桌上,就關稅、高科技產業,與農產品進行第二輪談判。美中關係依舊會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僵局。兩強在很多方面還是會有頻繁的競爭關係。
在兩岸問題上,兩人的策略相去不遠。美國對台政策在大選結束前幾周基本上定調。美國國務卿龐培歐曾在十月廿一日表示,美國現階段並沒有意願改變對台灣的政策。外交部長吳釗燮也於上周表示,台灣方面還在評估觀察,美國在大選後可能陷入較長的不確定因素。這些發言都顯示,美國對兩岸政策仍會依循從一九五四年艾森豪總統開始的「戰略模糊」,意即美國不會支持台灣獨立或破壞一法三公報多年來的主張。
其實戰略模糊的涵義,就是美國在對台海問題上產生「雙重嚇阻」的效果。第一重嚇阻是美方嚴正警告北京切勿對台使用武力。第二重嚇阻是告訴台灣,美國不支持台獨及其所引發的軍事衝突。美國並不會將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因為太過明確的對台戰略保證,將迫使該區域其他主要大國效仿並作出捍衛台灣的類似聲明。如果轉為戰略清晰,美國必須加強在東亞的軍事開支,以應付任何突發緊急情況。日本、澳洲和印度也會相繼被迫與台灣在安全與外交上合作。如此一來,勢必增加此區域的不穩定性,台海和南海更可能會成為火藥庫。因此,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並不會輕易地改變戰略模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