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李小龍的守破離

「守」是嚴格遵守教條,苦練基本功。李小龍提到他苦練詠春拳,期許達到「守」的最高境界。他曾說不怕懂一萬種招式的對手,而是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意志力堅強,每日不斷苦練一種武學,練到極致,就無破綻,是非常可怕的對手。
「破」是開始觀摩其他門派的做法,與所學比較,截長補短。他的大學報告提到西洋拳擊及西洋劍。他觀察拳擊的步伐,頗不同於詠春拳的進退步與碎步。李小龍曾是香港恰恰舞的冠軍,很能體會西洋拳王阿里(Muhammad Ali;一九四二-二○一六)的蝴蝶步,將之融合於詠春拳,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到李小龍格鬥時蹦蹦跳跳的步伐已和詠春拳大不相同。李小龍也參考西洋劍的刺擊方式,融入詠春拳的「寸勁」(One-Inch Punch)。
「離」是創新,達到自創一格,開宗立派的境界。這個境界在李小龍的大學報告未提及,因為當時他尚未達此境界。「創新」之難,在於你必須學到前人的經驗,卻又不能模仿前人。李小龍成名後說:「你不能複製成功的例子。」他向許多武術大師學習,這些大師的身教讓李小龍受益甚多,例如他學詠春拳,成為詠春拳高手,向俄國高手學習紅軍在一九二○年代推廣的俄羅斯摔角格鬥術Sambo,也成為其高手。然而他卻不像一般武師,只能教詠春拳或Sambo,而是在「離」的階段,創立了自己的「截拳道」。
「守、破、離」執行的過程有一個重要原則,即是化繁為簡,能將所學進行歸納。李小龍在他的武學歷程大致都辦到了。唯一的例外是他在電影常見的招牌武器「雙截棍」。他雙手舞動兩隻雙節棍,其表演性遠高於單手雙節棍,但實戰威力卻遠低於單手雙節棍。以「守」學雙節棍法,只要單手苦練幾個動作,達到人棍合一,方為正途。
守破離的原則完全適用於大學的研究教學。一九九○年代我帶領的研究生,大都「守」得很好,肯下工夫,勤練基本功。而守過頭,腦筋被咱指導教授教到僵化,就較難達到「破」的境界。二○一○年代的研究生則較活潑,一直想「破」,卻又不太願意「守」,不知天高地厚,就得靠指導教授的耐心訓練了。
(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