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關鍵原料爭奪戰

過度依賴可能影響歐盟於二○五○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歐盟估計,要實現其目標,到三○年鋰需求將增加十八倍,鈷需求增加五倍。到五○年,鋰和鈷需求分別增加六十倍和十五倍。
因此歐盟委員會提出《關鍵原材料行動計畫》,該計畫目的包括:加強歐盟工業產業鏈的韌性;通過資源回收利用、創新等,減少對關鍵原材料的依賴;加強歐盟內部原材料採購;實施第三國多元化採購等。
而美國八十%稀土均賴中國進口,由於中美交惡,為預防中國實施稀土禁運,今年九月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宣布採礦業出現國家緊急狀態,希望激勵國內自行生產其軍事科技極為需要的稀土,同時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為確保關鍵礦物供應,美國已與加拿大和澳洲等國簽署生產協議。為發展更先進的武器,美國需要更多的稀土元素。例如每架F-35戰鬥機需要九百磅的稀土,而每艘弗吉尼亞級潛水艇則需達萬磅。
多年來,中國付出慘重環境汙染代價,逐漸掌握了稀土產業鏈的技術優勢。不僅可用為貿易武器,近年來更依靠這些稀有金屬,成為全球科技的領導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表數據,一八年中國專利申請數達到一五四萬件,連續八年居首位。中國的申請,多集中於計算機技術、數位資訊通信和電子産品等領域。
面對中國獨占鰲頭,為確保科技發展,歐盟、美國紛紛重開礦場,並與其它礦產國家簽署協議,成立開採稀有金屬新聯盟,全球將崛起一場關鍵原材料的爭奪戰。
我國稀土原料均從中國進口,只能因應產業下游需求,應用於磁鐵元件、模組和馬達等成品。如今兩岸關係惡化,面對全球各國採取確保稀有金屬等資源安全行動,以及中國可能停止供應我國稀土的威脅,政府應提出保障我國關鍵原材料供應的策略,避免相關科技產業受到衝擊。
(作者為台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所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