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習近平宣示實現碳中和,將掀起國際浪潮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視頻會議上宣布:「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二○三○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國是最大煤炭消費國,碳排放量全球第一。對減排態度,中國一直堅持依照氣候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只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責任。因此前述宣示讓環保團體及媒體既震驚又疑慮。
習近平為什麼同意要在二○六○年達到碳中和?中國能否真正實現諾言?
首先,全球有六十六國願意在二○五○年前達成碳中和,因此今年以來歐盟持續對中施壓,除人權及貿易問題外,歐盟亦要求北京在二○二五年前應將其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並停止投資國內外新建燃煤電廠。由於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對中實施圍堵政策。習近平這項氣候中和承諾,將明確區別美國川普退出巴黎協議、奉行單邊主義的作法,藉以防止歐洲在貿易、技術和人權問題上,採取與美國更接近立場,避免中國受到孤立。
其次,中國氣候災害頻繁,習近平近年已將氣候暖化治理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希望成為全球重要參與者,以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同時大陸民眾環境意識提高,逐漸暸解全球暖化的威脅。習近平提出這項承諾,固然將遭受國內經濟部門及石化能源企業反彈,但會獲得一般民眾支持。
中國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有科學家估計中國碳中和承諾,可遏制全球增暖約零點三度。
但是二○一九年中國煤電裝機容量增長約零點四億千瓦(40GW),漲幅四%。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連三年上漲,增幅約二%。煤碳行業有三百五十萬人就業。中國想實現碳排放「達峰」和「碳中和」,將衝擊經濟成長。預計習近平的承諾,勢必在「十四五」電力行業規劃時引發激烈辯論,該規劃細節預計將於明年底公布,屆時將體現習近平減碳的真正決心。
日前國內多個青年團體發起抗暖化大遊行,要求政府應於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放,環保署表示認同淨零碳排的努力願景,若要提前達成,仍需平衡各方意見。但若習近平減碳承諾真的付諸實踐,勢將鼓舞各國強化巴黎協議的執行力量,台灣亦將面臨國際壓力。
建議政府盡速評估達到淨零碳排放各種情景期程之可行性及相關挑戰,並逐期調整我國自主貢獻報告,預為因應國際可能掀起的碳中和浪潮。
(作者為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