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彈性學習 摸魚時間 理想幻滅

聯合報廿八日「高中彈性學習時間 恐淪自習課」的報導,身為高職教師的我心有戚戚焉。
日前經過學校操場,看到有任教班級的熟識學生在福利社前的樹下乘涼喝飲料,因為是上課時間,我詫異詢問他們是什麼課可以在這裡休息?學生告訴我說是彈性課,看操場周邊,學生三五成群的聊天打屁,更多的是專心玩手遊,眼見他們虛擲光陰不禁讓人搖頭歎息。
彈性課程的設計,不禁讓人想起多年前曾試辦的綜合高中,當時有所謂的「空白課程」,是學生選課後遺留下的空堂時間。為此學校安排專責組長及教師,將沒課的學生全數集中到圖書館,要求學生書寫空堂學習計畫;並以請公假的方式到其他教室或工廠,進行例如學習檔案製作、技能訓練等個別化的學習內容,相關教師還需給予學習認證,專責組長則負責檢視每一位學生的計畫及執行情形,整個環節滴水不漏,為的就是不讓學生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
反觀新課綱實施之後的彈性課,學校也安排不少學習課程,教務處的業務量爆增,卻不像試辦綜合高中時有三個全職組長的行政配置,倘若選擇自主學習,因為缺乏專責人力管制學生,混水摸魚難保不發生。就算學生選了某一堂學習課程,但學分不計,也無法打成績,多數學生不當一回事;且一次段考期間就轉換一次,缺曠的情況十分嚴重,對教師而言這種不計基本時數的鐘點也是額外負擔,最後就演變成像前述這種「放牛吃草」的窘況。
現下一隻手機就能讓學生瞬間渾然忘我,出神遨遊在綺幻的虛擬世界當中,同時也在大學兼課的我,發現連頂尖學府的高材生都未必能夠抗拒誘惑,何況是身心相對更不成熟的高中生職生?教育部期望孩子能自主學習,卻不願配置相應的學習輔導人力,這樣的實驗理想是否太過危險也太不切實際?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