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說話的城市

「說話的城市」(CityTalk)源自於我發明的物聯網平台IoTtalk,利用物聯網技術串聯出一系列的智慧城市的應用,靈感則來自於忽必烈(一二一五至一二九四)。最近「智慧城市」成為顯學,但各種應用瑣碎分散,見樹不見林,難以成為整體的大亮點。
若想體會「突破見樹以見林」的感覺,我會建議閱讀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一九二三至一九八五)的《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
這本小說最有趣的地方是,讀者越想弄懂書中的細節,越會鑽牛角尖,越不知卡爾維諾在說啥。書中拋出很多碎片般的意象,讀者若無法安插自己的想像力來接續卡爾維諾的碎片意象,就會「見樹不是樹」,不知所云。您若能體會到《看不見的城市》文字中有很強烈的畫面,學會「安插自己的想法」,就會引導出無盡延伸的想像力,不但看到樹,也見到了樹林。
《看不見的城市》書中的意象經由忽必烈和馬可波羅(Marco Polo;一二五四至一三二四)的對話露出端倪。忽必烈留意到,城市差不多都是一個模樣的,只要改變一下組合的元素就可以從一個城轉移到另一個城,不必動身旅行。於是,每次在馬可波羅描繪一個城市之後,忽必烈就會在想像中出發,把那座城市一片一片拆開,又將碎片用另一種方式重新組合起來。本書後半部敘述城市頹圮的意象,暗示忽必烈的帝國正在瓦解,然而忽必烈仍拒絕接受事實。
在真實的世界,忽必烈不但能「見樹又見林」,更是「見樹即能造林」的人。他重用劉秉忠及郭守敬等人,花廿五年功夫建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都(亦即今日北京),將行政中樞由上都移到大都。他有無比旺盛精力,七十歲時領軍打仗,用兵仍如鬼神(當時的蒙古人活到五十歲,已是非常長壽)。他統一稅制,採用紙幣,讓商務暢通(身為商人的馬可波羅夢想不到,世界上竟有「紙幣」這麼美妙的玩意兒)。
忽必烈創造出政治、經濟、軍事等大樹,並且巧妙的將之拼湊出跨越歐亞兩洲帝國的大樹林。我稍微做了統計,以北京當首都的政權,都撐得比較久。以金陵(南京)當首都的政權,則較為坎坷,往往以屠城結束政權(當然和南京地形沒有屏障,易攻難守有關)。由此觀之,忽必烈實在有遠見,本領高強,讓吾輩甘拜下風。今日台灣發展「智慧城市」,最需要的是忽必烈的創意格局。(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