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回響/植樹要學問 護樹更重要

社群網路傳來一段視頻,一位頭戴Gopro佩帶繩索吊環,爬上高聳丈餘的參天大樹,正熟練俐落地操作電鋸,我聽這空谷幽篁裡咿咿啊啊的電鋸聲浪,怎麼覺得像老樹在哭泣吶喊!
阿里山森林公園有座高約廿公尺的樹靈塔,係一九三五年時日人所建,傳說是當年大規模砍伐近十萬株紅檜扁柏後,爰立碑祭拜樹神以求心安。樹木總是默默地穩固大地,建構基礎生態環境,涵養水源、淨化空氣、生產食材、藥物或工具,豔陽下提供旅人遮蔭,也包括砍伐自己的工人。
台灣行道樹泰半命運多舛,很多連根球的尼龍網繩都沒拆就被塞進淺薄的小樹穴中,颱風一吹不倒也難;或是綁木樁的繩索,早入木三分卻無人聞問。至於落葉、落果、鳥糞,就連擋住招牌也是常被斷頭的理由;日昨某社區管委會出動吊車把一排濃密綠葉修得精光,據說是怕草皮栽種的矮仙丹曬不到太陽,真是啼笑皆非。屏東一八五線道旁兩百公頃人造林,將被地主台糖砍伐改種光電,聽聞後更覺荒謬!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刊出「為未來種一棵樹」系列報導,為植樹節暖身。我對台灣的「植樹文化」已不抱期待,怎麼好好「護樹」,讓既有樹木有個良好生存環境,比官員們行禮如儀應景植樹完便「種後不理」更重要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