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防疫停辦活動 影響不了傳承

原民會主委在立院接受質詢有關原住民傳統祭儀,是否因新冠肺炎疫情停辦表示,原住民傳統祭儀都是在戶外,且人數未超過千人,沒有停辦疑慮。這樣直覺說明,尚須深入考量。
病毒靠群聚傳播,行政院訂的千人只是原則,雖戶外空氣流通,但要考慮活動有否傳染風險。
原住民傳統的祭儀,重視族人的團體歌舞表現,招待賓客美酒佳餚,這樣的形式基本存在許多口沫傳染風險。例如布農族「射耳祭」,展現傳統文化八部合音,每人圍成圓圈,近距離接觸,雖然才一二十人群聚,但因唱歌要開口,飛沫在空氣中傳播。
且許多原住民祭儀走向觀光化、政治化,會有許多外賓遊客參加,畢竟不能拒絕來客,尤其許多公眾人物要藉祭典好好行銷自己,單單一個麥克風,就不知道要沾幾個人的口水,不符防疫要求。
即使禁止外人參加,部落原住民人本身就已是高度國際化流動個體,族人與國際人士,常常會有直接或間接接觸機會。人際接觸本身就存在更高傳染風險。
雖然原住民祭儀的參與人數,比不上大甲媽祖出巡盛況,但群聚感染風險仍然存在,最主要是活動方式。想想那位澳洲音樂家,單純音樂演出,誰會想到他是感染者,具有傳染他人可能。
建議停辦或延期,以保護族人健康,畢竟祭儀只是展現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會因為停辦或延期,大家就會失去對傳統文化維護與傳承的決心。
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先前在防疫記者會建議,要國人避免趕場,盡量減少大型群眾聚會。面對民眾與賓客聚集的原住民祭典,政府是否該以防疫優先,不能沒有原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