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從以伊奇襲快攻,反思我兵推的侷限性
上周在台北舉行的民間版「二○二五台海防衛兵推」,預想二○三○年北京發動對台侵略,先入侵灰色地帶,再實施航運攔檢,最後全面開戰。共軍先奪取我周邊離島,以其為跳板拿下澎湖,再「聲西擊東」攻占東部。此次兵推核心人物在國防領域均有一席之地,又邀到十多位中外退將參加,一時成為輿論焦點。
活動受矚目,謗亦隨之而來,皆來自立場相左陣營。兵推進行到全面戰爭時,扮演美、日政府的兩國退將表示,考慮放棄「一中」承認台灣;遭大陸學者質疑,這是一場勾結美日、推動反中的「台獨兵推」。光譜另一端,兵推至共軍入侵灰色地帶,國軍未對闖入領海的共艦開火,後又陸續丟失離島、澎湖、東部;綠媒高層隨即宣稱,這是蓄意「唱和在野黨與中共」,塑造台灣不堪一戰的印象。
邱吉爾曾謔稱,「所有戰爭計畫,都在開打當下瓦解」,形容戰爭複雜到難以事先預判。儘管如此,各國仍不斷進行兵推,希藉由反覆模擬提前察覺原本被忽略的問題。相較於國防部漢光演習,民間兵推資源遠遠不及,更多變因必須預設為固定,參演各方「出招」的戰果與損失,也更仰賴管制官裁定。但兵推的價值在於其過程中的腦力激盪,而非結果輸贏;戰爭原非公平競賽,兵推設定從嚴從難,旨在強化磨練效果。
這次兵推暴露的問題是,包括望安、七美、綠島、蘭嶼等離島,幾乎都沒有守軍,卻有機場等基礎設施。敵方一旦奪占,可當成制空制海火力點,及直升機突擊前進基地。至於共艦闖入領海、我方卻不下令開火,雖飽遭外界質疑,卻忠實呈現決策者的困境:面對「戰爭邊緣」式挑釁時,應否發出「第一擊」指令,開啟無法回頭的全面大戰?
一般民眾難免對兵推投射過多個人情緒,彷彿兵推獲勝就可喜可賀,落敗就有亡國之憂,甚至抱怨「裁判不公」。錯誤解讀兵推,賦予不合理的情感期待,就會演成「只許勝不能敗」。尤其近年政府奉「認知戰」為圭臬,高度重視輿論風向,但一旦宣傳異化成尾巴搖狗,一切只求宣傳效果,將使兵推失去價值,成為粉飾太平的大戲。
此次兵推事前宣告,僅推演軍事攻防,不涉政治決策。但檢視各方後來對主辦單位的批評,大都出自政治面,或批評「劇情走向」不如預期,或冠上台獨或中共同路人的大帽子。近年國內幾乎所有公共政策,都陷於同一窠臼,批評者往往純為意識形態黨同伐異,從龐大資訊中擷取部分炒作,根據自己預設的立場調味。一旦失去就事論事的能力,再多兵推,也無助自我提升與改善。
中共的軍事威脅,是台灣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台灣社會的意見,卻越來越陷於兩極立場之爭,而無法聚焦在人們應正視的兩岸現實。如此分裂的社會,當然不利我們應對大陸的文攻及武嚇。以最近以色列對伊朗的奇襲為例,其戰術能夠奏功,除了要有精良的武器系統和人員訓練,還得靠情報特務機構「摩薩德」的長期布線埋伏,才能深入虎穴,於近身之處擊殺核心敵人。反觀伊朗,神權政治原本就侷限現代國家的開放發展,無論最高領導人哈米尼應對以色列如何強硬,終究難掩技不如人的窘境。
從以伊之戰看台灣的兵推,不免令人警惕。我們不知道賴政府在大陸的敵後布局如何,但如果官員只會將矛頭對準國人或在野黨,動輒扣以紅帽,又禁止兩岸互訪交流。種種舉措,從任何角度看,都無助於我方的攻防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