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非常不爽俄國」川普:50天內沒達成和平協議 將對俄課100%關稅

今飆37度高溫!留意午後雷雨 周末、下周2熱帶系統接力威脅

經濟日報社論/結合越南印度 建立新區域供應鏈

全球供應鏈正在快速重組,是眼前真實發生的現實。圖為科技業生產線。 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供應鏈正在快速重組,是眼前真實發生的現實。圖為科技業生產線。 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球供應鏈正在快速重組,是眼前真實發生的現實。從蘋果大舉將iPhone生產線轉往印度,到美歐日韓企業將製造基地遷移至越南、印尼與泰國,新一輪的「全球製造重構潮」已全面啟動。在這場去中國化、去風險化的產業遷徙中,越南與印度無疑是最大贏家。台灣若不及早調整戰略與定位,極可能從供應鏈關鍵夥伴,逐步滑落為中階製造邊緣角色。

過去30年,台灣憑藉工程人才、高度協作產業聚落與靈活應變能力,在全球資訊電子供應鏈中穩居關鍵。然而這種仰賴區域整合、扁平分工模式,正在受到三股壓力擠壓。首先是地緣政治劇烈變動:美中競爭已成結構性趨勢,歐美日企業對中國風險警覺升高,為確保供應穩定,即使不完全脫鉤,也必須將生產據點多元分散。其次是人口紅利與勞力成本轉移:相較於人力費用逐年上升的中國與台灣,越南與印度擁有年輕且充沛勞動人口,加上政策誘因與基礎建設投資,大幅提升其製造吸引力。第三則是市場導向轉變:印度與東協國家不僅是低階組裝基地,正逐步成為全球企業看重的終端市場,擁有日益成形的中產階級與內需消費潛力。

在新的國際格局下,台灣若繼續固守既有代工優勢,很可能陷入「上下皆失」局面:高階製程被美日德吸走,低階組裝則流向南亞與東南亞,台灣留下的是缺乏品牌、過度依賴科技巨頭、內需市場規模有限的發展困境。事實上,產線外移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在新的產業分工架構中找到具有戰略高度的位置。未來產業競爭,已不再是誰能提供最多廉價勞工,而是誰能在全球供應鏈中掌握技術標準、設計原始碼與製造系統的整合能力。

台灣應思考的不再是如何留下工廠,而是如何向供應鏈上游控制權與下游標準制定權挺進。這需要企業強化技術創新力,不僅幫國際客戶代工製造,更積極投入平台技術、AI運算等領域,建立自己的技術制高點。同時應發展輸出製造系統與營運能力,工廠可以搬到越南與印度,但是由台灣企業主導基地設計、管理、人力培訓、流程控制與供應鏈協作,成為區域級製造整合者。

另一個關鍵是製造業數位轉型與智慧升級。越南與印度擁有的是人力與成本優勢,台灣應展現的是製程數據化、工廠智慧化、供應鏈即時監控與AI優化的領先能力。這是製造業下一輪競爭的門票,也是中高所得國家維持工業地位必經之路。

在這場全球供應鏈重構競賽中,並非所有企業皆有能力單打獨鬥,政府角色必須轉型為協作型平台建構者,共同建立一套國家級供應鏈數位平台,協助企業整合上下游資訊,降低外移與跨境協作門檻。台灣可與越南、印度等國建立互信產業合作機制,共同開發技術與市場,設立聯合研發中心、標準認證平台,或在特定領域(電動車、AI伺服器)共同建立實驗性生產基地,打造亞太區域供應鏈協作網絡。

資本流向亦應有所調整。當前產業政策與稅務誘因,仍以維持出口導向與製造密集為目標,應進一步將投資誘因轉向AI運算、綠色科技、醫療裝置、能源管理等未來關鍵領域,讓產業升級從「成本比拚」邁向「技術競爭」。這不僅攸關企業轉型,更關係到國家整體產業結構健康度與抵禦風險的能力。

台灣不能再以「便宜又可靠」作為唯一賣點。全球供應鏈正在尋找的是高度彈性、智慧化整合與標準制定的導演,而非單純生產據點。越南與印度崛起提醒我們,製造業主戰場已不在我們熟悉的地方。

台灣必須用更大格局、更多層次的競爭力,主動爭取新的存在方式,不能守住不動,必須創造無法被取代的新價值。

社論

延伸閱讀

丹丹漢堡之亂!高雄「老江紅茶牛奶」也變印度人 網笑:老江拉茶?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延燒 印度籲人民撤離德黑蘭

丹丹漢堡橋頭店遭駭爆紅!印度盜帳男狂發文吸粉破萬 網笑:好用心經營

影/高雄鐵皮廠房越籍男女開毒趴 警方攻堅逮54人

相關新聞

經濟日報社論/電力即算力 算力即國力時代來臨

美國AI技術翹楚OpenAI宣布與甲骨文公司合作,租用4.5GW等級雲端運算基礎設施。這項合作案能源規模接近紐約市日常用...

經濟日報社論/反AI浪潮下的省思

娛樂巨頭迪士尼(Disney)和環球影業(Universal)對人工智慧(AI)公司Midjourney提出侵權訴訟,稱...

經濟日報社論/留意「大而美法案」對台衝擊

在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川普總統簽署「大而美法案」,正式開啟第二任期的施政主軸。雖然此法案充滿爭議,社會多數民調也以反...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的漣漪效應

川普總統對內飽受爭議的施政重頭戲,「大而美法案」在參眾兩院都過關了,美國參議院在7月1日以一票之差通過,眾議院在7月3日...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主權基金 先消除社會疑慮

我們曾多次在本社論中剖析「川普混亂」,提醒民眾川普不但在「關稅魔鏡」中,看到了自己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更在「海湖莊園協議...

經濟日報社論/日超長債利率飆升 透露投資信號

近來日本長期國債,尤其是10年以上超長期債券利率屢創新高,上個月30年國債最高達3.185%,40年國債至3.675%,...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