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尹清楓命案重要關係人 涉拉法葉弊案前上校郭力恆病逝享壽73歲

台灣壹傳媒疑險遭「幽靈本票」掏空1.05億 檢方朝偽造有價證券偵辦

美國腦死孕婦成胚胎容器!法規剝奪生育自主權?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之爭 體制之爭

美中示意圖。 路透
美中示意圖。 路透

中國大陸央媒《人民日報》6月10日頭版刊登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專訪,標題:《任正非: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人民日報》對中國頂級民營企業家任正非進行專訪,並於頭版刊出,意義極大。

首先,任正非強調開放,認為國家愈開放,社會就愈進步。折射的是任正非作為民營企業家面對競爭的健康心態,以及,歷經了鄧小平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後的自省與自信。《人民日報》以之做標題,也同樣反映了國家對開放的自省與自信。不僅如此,中國高舉開放大旗,在全球因美國主導「反全球化」而走入歧途時,也給了全球一種撥亂反正的期待,也許提供思考誰才是世界領導者。

最值得注意的是對基礎理論的重視與強調。任正非呼籲中國必須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他列舉了貴州農學家羅登義、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還有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都是長期研究默默無聞,研究成果後來才對國家或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例子。他說,「理論科學家是孤獨的,我們要有戰略耐心,要理解他們。」對理論科學家,社會要寬容,國家要支持。

任正非說,華為一年1,800億人民幣投入研發,大概600億做基礎理論研究,不考核;其餘1,200億做產品研發才考核。「沒有理論就沒有突破,我們就趕不上美國。」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理察.沃爾夫(Richard D. Wolff)在美中貿易戰升溫之際,為文重批資本主義,公開呼籲美國應正視中國制度的成功經驗。沃爾夫指出,美式資本主義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反而削弱國家治理能力。對此,任正非作出了回應,他說,中國搞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偉大壯舉,「從基礎設施建設看,我們也必須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不然高鐵、高速公路、水壩……這些東西都建不起來。」

其實,資本主義本身沒有問題,因為資本主義的核心是市場經濟,有市場經濟才能優化配置資源,才有效率。沃爾夫批評的美式資本主義的問題,其實在於只有資本主義而沒有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強調個人利益,忽略社會整體利益,所以美國加州300公里高鐵,搞了二、三十年迄今仍是爛尾。資本主義或市場經濟必須以社會主義與之配套,換言之,正確的模式必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從1978年的計畫經濟誤區中走了出來,然後「摸著石頭過河」竟然摸上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切,也正是沃爾夫對美國的遺憾與任正非對中國的慶幸。

但必須進一步看到,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絕非單純地靠一個理念或口號就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它還深入到政治經濟體制的內核,也就是分別與政黨政治、產權體制及專家政治等三大核心有關。

就政黨政治而言,美國強調要政黨競爭與輪替,四年一選,所以很難在國家發展上有長期視野及遠程謀劃;中國強調一黨執政,眾黨協商,所以國家發展一看就是十年、20年甚至30年,且多能實踐達成目標。兩黨或多黨政治能否克服此一難題也許是政治學理論上的挑戰。

就產權體制而言,中國從全民所有制的誤區中走出,走上了混合所有制,既有國企又有民企,民企配合市場經濟發揮效率與生產力;國企體現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產業,推動基礎建設,兩者相輔相成,兼顧成長與分配,效率與公平。

再一個,就是專家政治。政治猶如360行中的任何一行,有其專業甚至是高度專業性。專業就必須靠長期培養歷練,而不是靠民粹。

任正非的專訪,不經意地點出了國家治理之道,也讓大家看到了美中世紀之爭隱含的脈絡與邏輯。

社論

延伸閱讀

習近平談「十五五」 喊科技突破 強調中長期規畫重要性

台幣升值會害企業倒?歷史告訴你:股市、景氣反而一起漲

觀察站/北京藉專訪任正非 宣示直面科技戰現實

美軍駐台人數倍增至千人?學者:恐衝擊大陸底線

相關新聞

經濟日報社論/反AI浪潮下的省思

娛樂巨頭迪士尼(Disney)和環球影業(Universal)對人工智慧(AI)公司Midjourney提出侵權訴訟,稱...

經濟日報社論/留意「大而美法案」對台衝擊

在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川普總統簽署「大而美法案」,正式開啟第二任期的施政主軸。雖然此法案充滿爭議,社會多數民調也以反...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的漣漪效應

川普總統對內飽受爭議的施政重頭戲,「大而美法案」在參眾兩院都過關了,美國參議院在7月1日以一票之差通過,眾議院在7月3日...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主權基金 先消除社會疑慮

我們曾多次在本社論中剖析「川普混亂」,提醒民眾川普不但在「關稅魔鏡」中,看到了自己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更在「海湖莊園協議...

經濟日報社論/日超長債利率飆升 透露投資信號

近來日本長期國債,尤其是10年以上超長期債券利率屢創新高,上個月30年國債最高達3.185%,40年國債至3.675%,...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利率按兵不動的決策思維

隨著美國的腳步,我國央行也於19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議,並決定維持2%的重貼現率。在近日以伊戰爭導致油價大漲,以及預期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