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未來一周熱帶系統恐發展「從台灣東側北轉」 專家揭北台被襲機率

經濟日報社論/台股投資要有風險意識

台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美中貿易摩擦尚未塵埃落定之際,台股卻頻創波段新高,台積電(2330)更重返千元大關,帶動台股突破22,000點,樂觀氣氛瀰漫市場。但在這波投資熱潮中,我們有必要冷靜提醒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對中與對台關稅政策的走向,仍是影響台股後市的關鍵變數。當投資人沉浸於上漲行情時,更應居高思危,審慎因應未定的風險因子。

從目前情勢來看,美中雙方先於瑞士會談中達成「暫緩對等關稅」共識,再於接續的倫敦談判中,就貿易問題達成框架協議。中國將提供所有必要稀土,美方則提供中國學生簽證,但以川普善變的性格,此刻的結果或許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投資人不應以為風險已遠離。

川普在今年4月2日正式公布對各國的「對等關稅」,其中對台灣課徵的稅率高達32%;就在對等關稅生效不久,川普又隨即喊出「暫緩90天」,期間各國關稅暫時降至10%,朝令夕改的態度讓外界霧裡看花。90天將於7月初到期,屆時若正式宣布新稅率、調整政策態度,勢必再度主宰全球金融市場的風向。

根據多方分析,美國課徵關稅已從「談判籌碼」演變為實質戰略,意在推動再工業化、改善貿易赤字、強化供應鏈安全。台灣雖非主戰場,卻因在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產業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勢必成為美方關注的對象。

進一步來看,美國對中強硬態度未變,拜登與川普雖政黨不同,卻在對中政策上步調一致。未來即使換人執政,關稅政策也未必會有根本改變。台灣在兩強競合下的角色更趨敏感,一旦政策風向丕變,台股將首當其衝。

台積電作為台股權值之王,其全球布局動向攸關整體市場信心。目前其美國廠建設進度在美方要求下持續加速,累積投資已達1,650億美元。但台積電對日本與德國廠的投資計畫卻顯現降溫跡象,不僅反映當地需求不振,也凸顯地緣政治與關稅壓力的干擾。

供應鏈業者已明確指出,美方對台積電要求日益提高,加快投產、擴大投資的同時,也壓縮了其他區域的發展空間。從戰略觀察,台積電已不得不將資源集中於美國市場,這樣的轉向短期或許能爭取半導體關稅豁免、強化美方支持,然而長期而言,若產能失衡、需求預測落差,仍可能成為市場修正的導火線。

從表面來看,台股自4月下旬以來漲幅已達25%,主因在於AI熱潮持續推升半導體族群,尤其是與雲端伺服器、CoWoS封裝、AI等產業鏈高度相關的公司表現搶眼,但此波漲勢也在高度樂觀情緒下累積不少修正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資金多集中於少數大型科技股與高息ETF,造成市場結構畸形。一旦關稅政策於7月9日正式啟動,或川普政策轉彎,極有可能出現恐慌性拋售,尤其是過度追高的散戶持股標的。面對此波不確定性,投資人應考慮適度調整資產配置,將部分資金移向具防禦性的標的,挑選在景氣逆風與政策震盪下,具有穩定現金流與較低波動性的類股,有助於緩和系統性風險。

整體而言,台股背後的風險因素不容忽視。美中貿易談判、川普關稅政策、台積電全球布局壓力、全球經濟放緩等,皆構成潛在利空。尤其當市場情緒因為短線反彈過熱而忽略根本性問題時,正是投資人應該審慎評估、重新調整風險暴露的時刻。

投資市場從來不是線性上升的樂園,而是一場風險與報酬的交戰。在尚未確認關稅底定之前,投資人更應謹記居高思危,方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對於當前的台股投資環境,不應僅以「漲」與「跌」為唯一判斷標準,更要關注背後的政策邏輯與地緣現實,才能做出更有智慧的投資選擇。

社論

延伸閱讀

「普亭打給我」川普:美國可能將涉入以伊衝突 他可當和事佬

旅行禁令生效後…川普擬再擴大!36國新名單「非洲國家最多」

抗衡川普覬覦 馬克宏訪格陵蘭展現歐洲團結與支持

盛贊軍隊強大...川普在華府閱兵 十萬名示威者竟大規模抗議

相關新聞

經濟日報社論/電力即算力 算力即國力時代來臨

美國AI技術翹楚OpenAI宣布與甲骨文公司合作,租用4.5GW等級雲端運算基礎設施。這項合作案能源規模接近紐約市日常用...

經濟日報社論/反AI浪潮下的省思

娛樂巨頭迪士尼(Disney)和環球影業(Universal)對人工智慧(AI)公司Midjourney提出侵權訴訟,稱...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可提振消費 穩住經濟

國民黨和民眾黨立委聯合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匡列特別預算經費上限5,450億元,其中包...

經濟日報社論/跨部會協助企業 應對供應鏈重組

川普政府陸續公布對等關稅稅率,並且要求各國不得進行報復,否則將施以更高的稅率。世界各國除了繼續尋求與美國政府談判外,部分...

經濟日報社論/留意「大而美法案」對台衝擊

在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川普總統簽署「大而美法案」,正式開啟第二任期的施政主軸。雖然此法案充滿爭議,社會多數民調也以反...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的漣漪效應

川普總統對內飽受爭議的施政重頭戲,「大而美法案」在參眾兩院都過關了,美國參議院在7月1日以一票之差通過,眾議院在7月3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