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國政內外交逼,賴清德發言亂了方寸?
賴清德總統就職周年前後,特別安排接受國內外部分媒體與網紅專訪,並發表執政周年談話。不過許多內容,用力凸顯的,卻是自我矛盾、言行不一,甚至天馬行空;刻意不提的,反而帶來高度關注,引發各種揣測。這不禁令人懷疑,國政的內外交逼,使賴總統和他的執政團隊亂了方寸。如若真是如此,台灣的危機恐才開始。
賴政府對兩岸關係的立場,較蔡政府強硬許多,甚至直接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但賴總統接受媒體專訪時卻說是「不得已」;而在網紅專訪時又要對岸提出「併購」條件,隱含可與對岸「坐下來談統一」的意味。此一立場,不只對賴總統,甚至對民進黨而言,都極為跳躍。尤其賴總統又告訴日媒,「和習近平共進晚餐」的想法沒有改變。「併購說」加上「共進晚餐說」,讓許多人推測,賴總統的兩岸態度似乎有所軟化。
但到了執政周年談話,賴總統卻絕口不提兩岸關係。有人分析是「外力」影響、嚴重到不能提,也有人解讀是想降溫、釋善意。但賴總統又在媒體提問時論及「侵略者才是和平破壞者」、「台灣受侵略者的脅迫」,重新回到那個將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的賴總統。
類似的矛盾,也出現在賴清德對待在野黨的態度上。接受網紅專訪時,賴清德將朝野對立、政黨惡鬥,全部歸咎於在野黨,質疑藍白濫權修法,不僅侵害行政權而且違憲。他更指出,大罷免是「公民力量的展現」、「更大的民主」、「民主的深化」。他甚至表示只有民進黨的主張是捍衛台灣的主權,無異帶頭抹紅在野黨。但這種充滿敵意的態度,到了就職周年演說,又變成了「願意張開雙手、努力促成朝野對話,加強政黨合作」,並說將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坦率真誠交換意見、共商國是」。儼然又向在野黨拋出橄欖枝,尋求和解機會。
這諸多立場、言行的搖擺矛盾,引發不同的解讀。「併購說」被認為與民進黨過去指控的「賣台論」毫無二致,民進黨則指這番談話只是為了「強調對等談判的重要」。亦有解讀這些發言是故意要讓對岸「無法判斷賴總統的底線」。無論賴清德發言是否有「欺敵」效果,首先被欺的,恐怕只有國人吧。
賴清德對朝野關係的談話,其實更像是天外飛來一筆。雖然對於國安簡報、共商國是,在野黨都有正面回應,但顯然都還是有相當疑慮。畢竟賴政府對在野黨欲除之後快,閉門國安簡報到底意欲為何,殊難預料;而共商國是也可能是為了繼續營造「在野黨為反對而反對」的氛圍。
除了兩岸、政治議題自相矛盾,賴清德對經濟發展的戰略,也被質疑為迎合「讓美國再次偉大」,而犧牲台灣利益。他才說要「脫中入北」,又改口「布局全球包括中國」;主權基金似乎是為投資討好美國,但「脫中」不可能,「入美」更天真。這些即興之作,都是缺乏整體評估的「畫大餅」。
賴總統就職周年前後的談話,雖有主動拋出議題,分散民眾對執政不滿的效果,但無法解決當前台灣困境,更可能亂上加亂。這不禁令人聯想,美國總統川普也擅長以許多似是而非、跳躍又前後矛盾的話術,迷惑對手和人民。但川普有共和黨完全執政和美國強大國力作後盾;賴總統面對的卻是內部朝小野大、外部強權夾擊的雙亂之局。在賴清德「川普化」之前,民眾已看不到他標榜的「韌性」,只看到「任性」。但各國川普化政客紛紛退潮落馬,值得警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