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關稅矛頭指向日本?川普38年前專訪遭挖出 曾怒控「掠奪美國財富」

準颱風薇帕預估周末來襲 賴清德第七講不去花蓮了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幸福城市 腳步別慢下來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生活品質研究院」發布2025年「幸福城市指數」報告,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位居榜首。(路透)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生活品質研究院」發布2025年「幸福城市指數」報告,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位居榜首。(路透)

位於英國的「生活品質研究院」,公布了今年(2025)的「幸福城市指數」(Happy City Index),在列入評比的200個城市中,台北市的排名極為出色,為全球第八,也是亞洲第三(次於新加坡和首爾),領先巴黎、倫敦、紐約、東京等傳統城市排名的常勝軍,引發矚目。

本項調查,根據其研究發現和分析認為,一個城市的幸福涉及六個關鍵主題:市民、治理、環境、經濟、健康、移動性。六個關鍵主題依序又分別涵蓋了二到八個不等的領域,共有26個領域,以及各領域下的合計82個指標。入榜的200個城市中,從列名首位的丹麥哥本哈根(得分1039分)到排名200的克羅埃西亞的普拉市(548分),共來自51個國家,從先進的美、英、法、德,到開發中的墨西哥、阿根廷、捷克等都有,顯示其研究範圍相當廣泛,是個值得參考的排名。

美國入選城市最多,有18個之多;英國自己有11個入選,但日本和南韓分別有四個入選,中國有七個,台灣更有八個,似乎沒有特別偏好西方或歐美國家,也顯示台灣和他國比較之下,區域間相對均衡的發展。而保加利亞、菲律賓、厄瓜多等開發中國家都有城市入列,顯示好的城市治理並非先進或富裕國家的專屬品。

台北市從去年銀牌組的46名,一躍成為金牌組的第八名,應該是和評估的指標增列健康領域,總項目也由76個提升到82個,並更換了一些衡量指標有關;特別是在城市的治理、環境和移動性三個領域都居全球前五,奠定了進入金牌組的基礎。評估強調「結構性的治理能力」和「可持續的生活條件」,讓城市的自然條件優劣變成次要。管理城市的能力和機制被相當程度地凸顯,也讓台北這樣的中型城市得以在透明的管理機制和突出的電子化運作下,異軍突起,增添了國人信心。

這項城市評比對我們特別有價值,因為它不僅包含台北市,還列入了其他七個台灣城市,排名和得分都清楚地展現,可以成為其他城市追求市民幸福的參考:新竹(76名)、彰化(87)、高雄(92)、台中(113)、台南(134)、嘉義(172)、基隆(173)。另外值得欣慰的是,大陸幾個大城市也在排名之內,雖然經濟發展快速,但城市的幸福度整體而言尚未超越台灣:北京(54名)、武漢(110)、上海(128)、大連(136)、濟南(137)、蘇州(156)、成都(168)、昆明(190)。

然而,雖然台灣城市的表現出色,但近年來進步速度已經遲緩,某些層面的遲滯可能未能表現在評比的指標上,值得我們注意。例如,台北市的城市面貌經常受人詬病,認為比不上大陸三、四線城市,更別說一、二線城市。除了有必要從「都市更新」辦法著手以外,許多城市建設必須加緊提升。例如,上海的高架路兩邊的開放護牆上,幾乎都已仿效新加坡設置花架,顯得到處是花團錦簇,但台北市還付諸闕如;加上都只有呆滯的水泥顏色,顯得相對醜陋。

上海市黃浦江邊的公共PU跑道、五星級公廁,都值得北市學習。成都大馬路邊到處有衛生良好的公廁,無錫馬路甚至有公共廁所距離的路口標示,都已經超越台北。對岸幾乎所有大城市都會有「城市規劃館」,以模型和3D生動解說具體展現城市的過去、現況和未來規劃,對於外地訪客要了解一個城市極為方便,但台灣的城市都欠缺。此外,在幸福城市指數中,也提出了台北市的幾項弱點–市民學習費用高、肥胖率高、空氣品質仍不夠乾淨,都值得台北市認真研究改進。

打造幸福城市是每個城市治理的最高目標,「幸福城市指數」評比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參考;願全台各地都引為藍本,讓台灣成為幸福宜居之地。

社論

延伸閱讀

成都女醫下班後搬廢鐵稱「比醫院賺得多」 被質疑搏眼球

台中特優級公廁髒亂損壞 議員籲「要有降級機制」

大安森林公園公廁變身 「新一代」通風、採光設計曝光

北市7旬翁陳屍公廁…疑跌倒撞頭喪命 民眾驚見血跡嚇壞報警

相關新聞

經濟日報社論/電力即算力 算力即國力時代來臨

美國AI技術翹楚OpenAI宣布與甲骨文公司合作,租用4.5GW等級雲端運算基礎設施。這項合作案能源規模接近紐約市日常用...

經濟日報社論/反AI浪潮下的省思

娛樂巨頭迪士尼(Disney)和環球影業(Universal)對人工智慧(AI)公司Midjourney提出侵權訴訟,稱...

經濟日報社論/跨部會協助企業 應對供應鏈重組

川普政府陸續公布對等關稅稅率,並且要求各國不得進行報復,否則將施以更高的稅率。世界各國除了繼續尋求與美國政府談判外,部分...

經濟日報社論/留意「大而美法案」對台衝擊

在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川普總統簽署「大而美法案」,正式開啟第二任期的施政主軸。雖然此法案充滿爭議,社會多數民調也以反...

經濟日報社論/大而美法案的漣漪效應

川普總統對內飽受爭議的施政重頭戲,「大而美法案」在參眾兩院都過關了,美國參議院在7月1日以一票之差通過,眾議院在7月3日...

經濟日報社論/成立主權基金 先消除社會疑慮

我們曾多次在本社論中剖析「川普混亂」,提醒民眾川普不但在「關稅魔鏡」中,看到了自己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更在「海湖莊園協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