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虛耗與崩解:賴清德無能因應經濟危局
賴政府執政一年,一波波口號式的經濟政策承諾在現實面前崩解,留下台灣經濟虛耗、財政脆弱的殘局。當權者吹噓各項成績與幻象,實際上卻把公共資源和國庫當成提款機揮霍,填補他在上任之初豪言壯語下的虛空。
能源政策正是賴政府執政無力並禍及經濟民生的最佳縮影:核三二號機運轉執照今天到期,立法院搶先修法延長核電運轉年限,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大讚修法解除核電緊箍咒,是台灣能源史上跨出的一大步。
但賴清德總統拒脫緊箍兒,高唱台灣站在「非核家園」新起點,卻又期待還不存在的新核能。
民進黨捧著劈了半截的殘破神主牌把台灣推進「非核家園」,人民被迫付出電價高漲、空汙嚴重、碳排過高、綠能弊案、國土破壞與供電韌性等高昂代價。賴政府一邊高喊綠能繁榮,一邊任由電力失衡。台灣核電歸零後,二○二五年燃氣發電占比預估達百分之五十二,燃煤約百分之二十九點六。表面上的「綠能進步」,不過是拿高價脆弱的燃氣填補這個無底洞。
當政府喊出再生能源蓬勃成長,數據透露殘酷的現實:政府原訂今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二成,但最新預估僅約為百分之十五到十六點三。儘管經濟部預估明年十一月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達二成,但是否跳票還充滿變數,綠能理想對電力的貢獻依然是杯水車薪。
更嚴重的是,在這場能源政策騙局下,人民和國庫承受可怕的財政崩解,產業發展也受阻。台電連年高價買電,到去年底累計虧損已達四二二九億元,今年虧損還可能擴大約三三二億元,甚至增加到五百億元。能源轉型左支右絀,人民還得「用肺發電」,掏錢填補台電,而能源供應依然是產業最大隱憂。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今年編列史上最高的總預算,加上研議的特別預算,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國家債務狀況面臨惡化。
在這關鍵轉折點上,賴政府的產業政策卻迷失在華麗修辭中。「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五大信賴產業」等,計畫看起來都很偉大,但中小企業始終感受不到實質扶持。尤其「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地緣政治壓力下加速海外擴張,又在美國總統川普逼迫下加碼赴美投資,接下來還將帶動一連串半導體供應鏈赴美遞上投名狀,造成台灣產業優勢流失危機,而賴政府仍沉浸於所謂的「全球布局」裡。
全球經貿情勢風起雲湧,川普徹底實行保護主義、築起關稅壁壘,台灣卻一廂情願押寶美國市場,直到川普對台祭出重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才「被嚇醒」,但仍只有補貼老招,甚至編列特別預算時,還趁機偷渡先前被立院刪除的台電撥補等預算。
經濟部對美國潛在制裁與供應鏈重組幾無任何前瞻性部署,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停留在象徵性備忘錄層級,根本無法為台灣在新冷戰下的經濟戰場建構防火牆。其他競爭國家早已簽下新世代自由貿易協定,賴政府卻執意「脫中入北」、「融入美國」,以熱臉貼美國冷屁股,台灣只剩政治正確、沒有經濟藍圖。
經濟信心的天秤一旦傾斜,再多的政策補丁都難以挽回社會的不安。人民實質薪資不動,生活壓力持續上升,青年依舊無法安心成家,這些都不是統計數字的波動,而是希望的破滅。唯有經濟繁榮才能為執政安定打下基礎,賴政府始終停留在空泛的政策宣傳,未能正視產業結構與國際風險的現實,現在該是停止政治鬥爭,重新實質擘劃經濟大計的時刻。(系列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